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私心推薦】美髮的化學方程式—蛻變 hair design

左為 BEFORE,右為 AFTER 

來台南後,我都去「蛻變」剪頭髮。走入這間髮廊,起初因為 La Vie 的採訪委託。

「蛻變」由 Toby 和康粥夫妻倆共同經營,承租屋齡近六十年的長形街屋,2011 年開幕,空間寬敞,造型區和洗髮區之間有一明亮天井作為銜接。天井很美,但抓漏曾讓他們傷透腦筋:剛開幕就遇颱,室內竟得撐傘,好不容易才完成防水工程。
 
街屋共四層樓,粉刷也費盡心力。Toby 拿三米的杆子,站在三米的梯子,最高只能塗到二樓天花板,超過三樓呢,他爬至四樓,自樓頂油漆下去,鄰居跑出來看,馬路上直接掌聲鼓勵。
 

從外頭瞧,「蛻變」貌似高級,康粥和 Toby 也是,康粥的鳳眼頗具名模神韻,Toby 魁梧濃眉,衣著經常充滿時尚感,不過只要他倆開口,親切度就瞬間爆表,台南味徐徐飄散到對街去。如果你在「蛻變」又染又燙,待四五小時,會發現熟客很多,甚至有些人整個家族的頭都是 Toby 剪出來的。
 
雖然「蛻變」營業僅四年,但 Toby 十四、十五歲就在理髮店工作,「蛻變」以前,他們開過小型美髮工作室,彼時康粥就是 Toby 最合作無間的助手,所以一路走來,辛苦的事當然不只裝潢。
 

偶爾能察覺到他們爽朗談吐下微微的焦慮,資歷快二十年,還有什麼好不安?一方面造型的技術和資材日新月異,連動著歐美的流行時尚,必須持續學習,另一方面是求知若渴的個性使然。
 
Toby 甫結束「英國沙宣美髮學院」的進修回台灣,每當他對感興趣的客人闡述美髮之心法,康粥就在一旁竊笑:「沙宣世界又開始了。」


台灣的美髮課多半制式,學一顆頭等於學一組步驟,沙宣的教法試圖解構,這相當符合 Toby 的追求,這樣的自我訓練他其實起步很久了,比方廠商報品,往往整組搭好,意即油性頭髮就用油性產品,乾性頭髮就用乾性產品。
 
但 Toby 總愛探詢成分細節。如果對頭髮好,「好」在哪裡?如果替頭髮帶來營養,頭髮是「缺」了什麼?甚至研究起頭髮頭皮的構造、染料和燙髮藥水的原理。


跨年前我去找他們造型,就體驗到在「蛻變」染燙的細膩。

一般認知裡,染燙傷害髮質,因為得使用強鹼,讓頭髮的毛鱗片打開。不過,採取某些措施其實能將影響降至最低,例如「蛻變」就在染燙前分階段替客人的頭髮補充 HKP(多孔性平衡液)、氨基酸、油和髮膜,亦特地調整藥水以求「降鹼」;各人髮質不同,敷上藥劑後,更藉由專門儀器測量頭髮的軟化比率。
 
如果你主動發問,Toby 還會巨細靡遺的跟你分析其中的化學方程式(二硫化物、氫鍵...如果沒有上課的準備,請不要輕易嘗試),向你說明,他為什麼這麼剪,又為什麼這麼染?即使同一款顏色,為突顯不同區塊的亮度,也可能下不同的深淺。對他而言,美髮就是物理加化學的一門藝術。
 

康粥亦不只和你一起笑著:「Toby 老師的化學教室又開始了。」今年九月她也「出道」了,協助 Toby 之外,已是獨當一面的造型師,且受邀去大學教授彩妝技巧。
 
漆上普魯士藍猶如大海深處的洗髮區內,她又叫又跳的向滿頭泡泡的你說:「我當老師了!」你仰躺閉眼,卻看見正在蛻變的不只是等會洗後吹乾的你的頭髮,更是她和他那始終抱持期待、不斷前進的身影。


----

上面是我這兩年來對他們的認識,接著聊聊我這次燙染的經過吧。

和蛻變預約,原本打算剪加染,因為個性懶散得過且過(艸)且不時懷抱著留長的夢,我這頭毛已經一年多沒動了,算是剛剛度過髮尾刺脖阿雜阿雜階段,能夠放下來也能夠綁起來,最困難的都撐過去啦,我卻想要一個更利落的髮型,我也搞不懂我自己。

染燙前,貓頭鷹都來築巢。

染燙前,姐就是霸氣。

需求一說,果然康粥瞇眼:「真的要剪嗎?」她認為好不容易及肩,不如趁機試試這個長度可以有的感覺,例如燙髮。以後還是想剪,一樣能剪,從長捲髮一下子剪成短髮,喔喔喔,更酷。加上我的頭頂髮量較少,顯塌,燙髮製造高度,改善這個狀況。

但,燙嗎,我真是從來都沒試過。


康粥說那種髮型叫「睡不醒頭」,拿雜誌給我看範例,這才趨散我腦海中的小丸子她媽...

喔喔喔

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

喂,你走錯棚囉。

洗加剪加燙加染,大概需要四五個小時,蛻變用有髮品界 LV 之稱的「巴黎卡詩」(K'ERASTASE)來淨髮,也是巴黎卡詩在台南的少數銷售據點之一。

燙染前,如上文所述,先為頭髮補充油脂、氨基酸、HKP 和髮膜等養分,除非是第一次染燙髮,不然 Toby 會特地將染膏和燙髮藥水「降鹼」,為造型後的髮質著想。更以儀器測量敷上藥水後的頭髮軟化率。

此外,上卷亦是一門功夫,透過卷子在頭髮的圈數,控制捲的程度,例如一圈是 J,一圈半是 C,兩圈半是 S。我頭上的卷子都是一圈半。

變身阿凡達。

染髮,得考慮原本的髮色和目標色。蛻變使用的染劑可大致分為「日系」和「歐美系」,歐美系的顏色鮮亮醒目,日系的顏色偏向霧面,近年流行的特殊色如綠、紫,歐美系辦得到,但日系更能賦予髮色層次。

顧及我髮尾還有的顏色,以及希望在頭髮的中段(耳朵的上方)營造蓬鬆感,Toby 為這次染髮所選擇的是日系的染膏。

啊啊啊啊啊,把頭髮吹乾後即將揭曉...

燙染成果如下面的照片,康粥很開心,說這就是她心目中我的樣子(睡不醒嗎)

截止目前已經四天,不知道是不是毛鱗片曾被打開的關係,寫詩的靈感都來了(原來我都用毛鱗片在思考)。捲髮非常方便整理(根本趨近於不用整理),昨天去海邊看日落,風?全然沒在怕。

髮況很棒,豐盈柔滑、富有光澤(染燙後的髮質比染燙後好這樣是合理的嗎)。因為捲度,垂墜於脖子時不會刺癢,反而升起一股浪漫感(哈哈哈)。除了滿足於現在的面貌,也期待頭髮更長一點捲度向下跑是怎樣的味道。

我也很開心,原來這就是捲髮啊。謝謝蛻變,謝謝康粥和 Toby。

燙染當晚

燙染當晚

隔天起床後

隔天起床後

第二天洗完頭

染燙後兩個禮拜(但你這張是純粹想露肩吧)

----

蛻變 Hair Salon

地址:台南市民權路 2 段 261 號
電話:06-2217346
營業:11:00-21:00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ransformationhairdesign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豐年社】凌波仙子守護的秋之味



  滿臉皺紋、氣色紅潤的老農夫牽出鐵馬,戴上斗笠,豔陽下,繞過一畦畦的菱角田,正值初秋,水深約六十公分左右的池子,漂浮的菱葉緊密地挨在一起,不時看見採收人員穩住身體重心,小心翼翼的踩著池中爛泥前進,翻揀菱葉,摘取褐紫色的菱角。



源自高鐵開發案的水雉復育區

  老農行至「水菱有機農場」,同時也是「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據點。一名黧黑瘦削的青年向前迎接,兩人針對田務聊了起來,老農種稻,似對有機栽培感興趣,交換一些意見後,他問年輕人:「阿賓,哩係有啥米撇步?」年輕人綻開笑容:「無啦,就是要忍耐。」這回答讓一旁經過的人也笑了。青年勸老農扭轉沒有農藥就種不出來的觀念:「你想想看,農藥是這一百年來的事,但作物已經存在千年以上了耶。」老人點頭稱是,恍然大悟的回應:「我阿爸就從沒有用過農藥,彼個時陣一分地六百斤呢!」滿意地離開,留下渾身散發顧問氣勢的青年,在鳥鳴聲中返回辦公室,他突然想起七年前,農場初初成立,根本不會有人來問問題,相反的,大家都覺得:伊係肖仔。

  阿賓,全名李鎮賓,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發起人,出生官田農家,官田以溼地聞名,農民多採一季稻米、一季菱角的方式輪作,是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在台灣的唯一棲地。但 1990 年,交通部規劃高速鐵路興建,其中路線 281K 至 282K 的橋墩,不巧坐落在官田的葫蘆埤及德化埤。環境影響評估雖於四年後通過,但條件之一即為「高速鐵路經過水雉、彩鷸等野生動物繁殖區之部份,尚未有具體保護措施,請另提保育計畫送審,未獲審查同意,該路段不得動工」。

  1998 年,環評審查會議決議應進行十五公頃的復育棲地租用,高鐵才可以動工,所以臺灣高鐵公司、臺南縣政府及農委會等單位,出資租用臺糖土地作為「水雉復育區」 。臺灣濕地保護聯盟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等民間團體也籌組「水雉復育委員會」,經營復育區。復育水雉眾人皆缺乏相關歷程,一切且戰且走。1999 年農改場開辦有機栽培課程,二十幾歲的阿賓接觸到友善環境的概念,深受啟發,惜市場接受度不高,苦無操作時機,直到 2007 年,莊孟憲老師引薦,阿賓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創立「水菱有機農場」,成為臺灣有機菱角種植的第一人。



觀察與分析 兼顧產量和生態

  不料頭一年,當慣型農法的菱角田一分地產量約兩千五百斤,阿賓卻是一分地一百六十斤,連百分之五都不到。究其原因,與土地依賴農藥過深,良性循環一時無法建立,導致水生作物大量孳生有關。「有一位阿伯每天早上騎腳踏車經過,看見我在爛泥裡除水草:『少年耶,你在做什麼?』我說:『沒啦,我在種菱角!』阿伯又問:『有人菱角種成這樣的嗎?』下午他回來,我還在除水草:『少年耶,你這樣不行啦!』」回憶過往,阿賓搖頭大笑:「我以為我會作死,只有一個慘字。」

  所以隔年,他飼育了一批綠頭鴨來剋水草,初期成效顯著。附近的野狗攻擊綠頭鴨,為此他還養鵝,藉由鵝的叫聲,一方面提醒綠頭鴨保持警戒,另一方面嚇跑流浪狗。但很快發現苗頭不對,綠頭鴨不止食水草,牠們什麼都吃,連水面下幼嫩的菱角都被啃光光,只好放棄綠頭鴨計劃。即使痛心,持續累積經驗,阿賓卻也越來越能依靠觀察和分析,掌握方法,例如猖獗的「福壽螺」。福壽螺繁殖能力強,每次產卵數平均約兩百五十粒,一不留神讓其密度過高,大半菱角幼苗都可能被吞蝕殆盡。起初入夜後阿賓每天來菱田撈螺,隨即發現如此太瘋狂,別人眼中的他「白天在這,晚上在這,乾脆蓋一間房子住這!」於是,阿賓發揮研究精神,將暗暝分五個區間,兩小時逛一次,依序記錄福壽螺數量,歸納出晚上八點到十二點福壽螺群體出來下蛋,最適合一網打盡。苦茶粉亦能驅趕福壽螺,但含有油質,溶入池中過多會破壞生態,扼殺菱角,所以阿賓又想出妙招:他只於傍晚時分在堤岸邊潑灑一圈苦茶粉,夕陽西下後,福壽螺自將爬經,沾染粉末。這才減緩了福壽螺對菱田的破壞。

  沒想到 2009 年底,官田地區爆發水雉毒害事件,源自春耕之際,為防止麻雀等鳥類啄食田裡種子,農民將部份種仁加熱,使之失去結穗能力,浸泡農藥,與正常種子一同灑播,短短兩三個月內八十五隻水雉誤食毒種子而死。農委會高度關注,緊急委由林務局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介入,一方面補助插秧費用治標,另一方面推廣有機理念治本,鼓勵農民轉作。初期因參與有機栽種的農地零散,無法通過嚴格的有機驗證,另設「綠色保育標章」。



農人照顧環境 需消費者支持

  生態是整體的平衡,耗盡心神與氣力,水菱有機農場的產量和品質總算在第三年有了起色,2009 年阿賓成立「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與十一名班員共同生產有機「四角菱」,水菱有機農場則持續耕耘具慈心綠保標章的「二角菱」。二角菱市面常見,產季約中秋前後。四角菱較二角菱多一對角,不方便直接剝殼就口,通常脫殼成菱角仁販售,煮湯或熬粥,產季為每年四月到七月中及八月底到十月初。

  2011 年初,阿賓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農夫與班員進一步組織「友善大地有機聯盟」,結合生產、分裝和通路,依保證收購價格的模式,遊說老農從事有機栽培。勤懇於與老農溝通、搏感情、傾囊相授、巡田、留意病蟲害、提防偷撒化肥或擅自用藥、最後協助收成和送驗...過程充滿挑戰,例如有機驗證費用一年至少四五萬,一般小農無法長期負擔,綠保雖可視為轉作有機的緩衝,但需事先和通路簽約,末端價碼確立,極難更改,加上消費者觀念或經濟的限制,所以,今年綠保的收購價格竟然和慣型的拍賣價格差不多。阿賓非常擔心此一狀況動搖農民投入綠保的意向,畢竟他們秉持有機的規格,光有機肥料成本就是一般肥料的八倍,遑論其他心血。

  部分年輕農友希望直接與消費者互動,創造信任關係,使用網路行銷,但這也不容易,阿賓指出:「菱角有季節性,並非一年四季,消費者今年買了你的產品,明年不見得記得你,品牌建立困難。郵寄上,農產品的生鮮期限和外貌好壞不好掌握,需要冷藏,運輸貴,不像衣物不怕碰撞。」困難重重,挫折的時候,就望望菱角田,那被稱作「凌波仙子」的水雉正划過水面——經過這麼多年眾人努力,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地面積已超過十公頃,水稻及菱角契作面積更達十二公頃以上。水雉死亡則大幅下降為個位數,甚至,族群數量正逐年增加。



(刊登於《豐年社》104/11/16 65 卷 22 期)





【南方影展】航向中國城的幽靈船


(圖片/電影劇照)

他帶她去廢棄的 KTV,殘破的屋內滿是鴿子:「人搬走鴿子就進來了。」她問:「那這裡爆破後呢?」他答:「再搬去人搬走的地方吧。」接著一幕,一隻鴿子從窗口飛出,男女信步通過長廊,然後又一幕,一件衣服孤零零地掛在中庭牆上。兩相對照,浮現邊緣族群或個人記憶的無奈:有些能飛,有些被牢牢釘住。
 
《城中城》,「南方影展」市民影像競賽參展片,背景為台南「中國城」,結合劇情和寫實,兩者各具作用又隱隱纏繞。例如「夜上海」一曲串連劇情和寫實。例如居民認為:「你們下去看看以後就不會再來了」,下一幕男女主角下樓唱歌,氣氛愉快。例如公部門指出中國城昔日為安平港舊碼頭(註一),呼應首幕男主角收集大廈漏水供消防用,彷彿傳達:整個中國城正是一艘待燒的破陋沈船,停在港口。
 
很有戲的大叔受訪時提及,台中威爾康餐廳大火後,傳聞幽靈船飄來中國城頂樓。男主角為中國城的管理員,桌上一直有著不同顏色的紙船,難道他對幽靈船感興趣而來此任職?「菸」也是劇中重要媒介,男主角一抽菸,女主角就出現,她稱她十年前住過中國城,威爾康事件即發生於 2005 年,她說:「燃燒後變成一團煙霧,從來不會有人記得是哪一根特定的煙。中國城也是這個樣子嗎?」
 
「只要有新的誕生,舊的就會被遺棄,人就是這樣喜新厭舊嗎?」男主角回:「這就是進步吧。」對比公部門的陳述,拆除中國城是為恢復「更早以前」的安平港舊碼頭,突顯新與舊之間、退與進之間的弔詭。
 
當官員說起居民共識時,導演剪了中國城入口的畫報進來,畫報裡人人牽手一團和氣,但全是剪影,似也暗示「居民共識」的面目模糊。
 
導演在形式上的創造和「玩」,是《城中城》不同於其他市民競賽片的一大特質,可惜男女主角每每讓我出戲,文藝腔過重,即便視為風格(或者真有人這麼講話),表演者的氣場和能量仍顯不足,尤其「夜上海」那段生澀尷尬,應也牽涉到導演和編劇形塑角色的功力。不過我依然欣賞《城中城》的主題:
 
能代表城市的絕對不會只有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在中國城人人喊拆、甚至喊炸的現在,需要一艘船帶領我們航向建築裡滿載的幽靈。
 
 
註一:引影片中受訪者言。但稱「安平港舊河道」並不準確,今中國城位於中正路尾,昔日為台南運河的一部分,曾設有「台南船渠」,因延伸進市區,狀似盲腸,又被喚作「運河盲段」。


【城中城 Goodbye Chinatown】
 
吳妍萱 Wu Shane
臺灣│2015│劇情│19min│普


(刊登於《南方影展》官方網站 2015.11.18
http://festival.south.org.tw/21335260413828335611/4)

【南方影展】奈良之夏:給旅人和創作者的柿乾搭訕法(咦)


(圖片/電影劇照)

想到奈良,一般想到的是鹿吧,不然就是奈良美智(應該不會)。所以當看見片名譯為《奈良之夏》(原名:A Midsummer's Fantasia),且「南方影展」片單簡介稱其日版《愛在黎明破曉時》時,我情不自禁浮現男女主角在鹿群中嬉戲的畫面(喔喔喔喔喔)
 
但沒有,不止沒有,女主角還說她之所以逃離奈良公園來到僻遠的五條市,正是因為鹿突然出現:「打壞了我的心情。」(好過分的抱怨,如果是鹿的話,打壞我的一切都可以喔)她決定去更安靜的地方,在遊客中心問路,認識栽種柿子的年輕農夫,他起先引導方向,隔日成為導遊,頂著豔陽,兩人邊走邊聊,五條市的景緻就從旁不斷流過。
 
韓國籍導演張建宰非常善於處理對話,透過對話的停頓、遲滯、重複,形塑角色個性,營造男女間暗生的情愫,試探、羞怯與曖昧,也牽出人與地的關係,比方男主角推薦女主角嘗試遊客中心的柿乾,一路詢問:「好吃嗎?」「真的嗎?」「所以沒有那麼好吃囉?」「啊,果然還是沒有那麼好吃...」(女主角至此應該知道她碰見比鹿更盧的男人)
 
男主角接著坦誠:「其實柿乾是我做的。」(女主角的神情猶如被鹿角攻擊:「哄豆?絲鉤以~~~~」)柿子是五條市特產,蘊藏風土,男主角看似在意柿乾,更想問的或許是:妳喜歡這裡嗎?妳覺得我如何?
 
這是「櫻之井」的開頭,全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章「初戀」講述一韓國導演為了拍攝電影,和助理來到五條市作田野調查,採黑白基調,充斥訪談鏡頭,洋溢寫實風格,也確實是張建宰的際遇——受「奈良國際電影節」(なら国際映画祭。由日本導演河瀨直美於 2008 年和居民共同創立)之邀來奈良拍攝長片。
 
第二章「櫻之井」可視為該位導演田調後的作品,亦可當作導演的夢,甚至地方的真實。「櫻之井」擁有「初戀」中導演和老中青三代居民交流的種種元素,卻又經過挪移、變形、詮釋,藉由兩篇並置,能一窺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因此,「初戀」這一命名,一方面指涉導演被居民的初戀故事給感動,另一方面透露他初訪此地的喜愛。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語言的輪轉。導演說韓語,嚮導或居民說日語,兩者之間需靠助理協助翻譯。有趣的是,老人家似乎持方言或具口音,拜訪耆老時,長者說的話,每每需經青年先整理一遍,助理才能再翻給導演知道。
 
想起在菲律賓的經驗,我住的小山村不是每個人都學過英語,大部份人講菲律賓語(由 Tagalog language 發展而來),我和一起去的朋友都不識菲律賓語,但她英語很好,我略懂略懂。一天,我們去找鄰居聊天,就出現不斷轉譯的狀態(菲律賓語-英語-華語),我無法具體掌握談話脈絡,卻總有不必仰賴語言的線索,例如表情、眼神、姿態、碰觸、光線…那個下午,我被這些能量給深深擁抱。
 
「初戀」中,導演因為語言隔閡,得到的內容已是二手的二手,但他屢屢在訪問最後希望能跟對方好好握手。第一次還以為他客氣,第二次,知道是心意。
 
「櫻之井」男女主角的__也是從手開始(我就不劇透了),何況,縱使女主角通曉日語,愛情,仍需翻譯。
 
全劇溫暖平順,懸念與悵然間,自然地綻出微小而燦然的花火。
 
如果你喜歡旅行、喜歡奈良、在旅途中曾經遇見難忘的人,《奈良之夏》會勾動你的回憶。如果你想替一處做記錄,卻偶爾對自己「不夠在地」的身份感到猶疑彷徨,這部作品能給你一些陪伴或啓示。
 
張建宰陳述他對五條市的鍾情,卻不諱言,身為旅人,對遠方的著迷,猶如初戀。即便如此,身為一願意柔軟也願意被觸發的人,我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跟當地一起留下一口櫻之井。
 
 
【奈良之夏 A Midsummer's Fantasia】
 
張建宰 JANG Kun-jae
南韓、日本|2015|劇情Fic|97min|韓日文發音|中英字幕|普
 
2015 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
2015 瑞典哥特堡國際影展
2014 韓國釜山國際影展 最佳導演
 

(刊登於《南方影展》官方網站 2015.11.16
http://festival.south.org.tw/21335260413828335611/2)

【IUG 護膚品】月經:引動女人的生命敘事



「錦文一站起身,整桌官員安靜了下來。錦文的經血流得到處都是,她坐的白色塑膠椅中央的凹陷處,已經淹成紅色池塘。她既驚嚇且羞愧,卻沒有道歉,彷彿根本沒看見後面那紅色小池塘,昂然緩慢地走開,力持腳步平穩,走到門口,她看到自己的下半身被大量經血染得溼透。」——李維菁・《生活是甜蜜》

妳還記得初經來潮的感覺嗎?驚嚇、茫然、或者憎惡?可能也帶著模糊的近似長大成人的驕傲與喜悅?自這天起,妳擁有生育能力,和即將陪伴妳二三十年的週期。但大半的時候,妳不怎麼喜歡月經吧,它不只代表青稚的結束,更帶來身心的不適。

古代人賤斥月經為穢物或病徵,即便現在,經期中的女性也往往被禁止出現於宗廟或祭儀等神聖場所。雖然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明文規定,女性每個月得請生理假一日,但現實職場,這幾乎是沒辦法也不可能請的假。即使經痛嚴重,多數女性選擇隱忍,公共領域預設的是沒有月經的身體。

就算大家都宣稱月經再正常不過,卻總避諱談它,神神祕祕,我們也早早學會了用「MC」、「小紅」、「大姨媽」、「好朋友」、甚至「那個」來代替「月經」。我們在便利商店接過店員遞來的準備盛裝衛生棉的牛皮紙袋;當流量大時,擔心月經滲漏;經血沾染衣物,感覺羞恥、出糗。但既然月經是生理不可避免的運作,為什麼顯露它,竟讓人如此焦慮與尷尬?

可見,月經仍有汙名。月經常常像妳必須去處理的客體與難題,但妳知道,它就是妳,妳的一部分,由妳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和卵巢共同製作,成為妳的子宮內膜,滑落到妳的陰道。貶抑它等於拒絕了一個專屬於女人的獨特經驗。因此,這篇不談科學知識,不談減緩經痛,不談衛生用品,這些資訊夠多了——不如聊聊在隱蔽、治療、消費之外,月經還有哪些可能?

月經引動女人的生命敘事,標記女人的重要經驗,例如初經、懷孕、孕後第一次來經、停經。月經更和時間連結,似一節拍器,例如我傾向將重要約會排在經期結束後的頭一個禮拜,因為那段日子的我明顯輕盈安適;偏好將旅行排在經期結束後的第二個禮拜,因為那段日子的我特別活力四射。

月經期間,敏感度增加,除必要工作,我盡量獨處,經驗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挫折、沮喪、憂悶等不被現代規範容許的負面感覺,此刻它們終於被荷爾蒙帶至表面,隨一股紅色暖流溢出。

經期或經前症候群經常被人們標籤為失控狀態,甚至拿來開女性玩笑,但月經也能給我們觀察自己的能量、和自己對話、允許疼痛與好好照顧自己的機會。藉由每個月的流動,組織起女人的生命曲線,一如西蒙波娃在《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所寫:

「對自己流血的身體依然感到驕傲。」



【聯合報】吵架是因為?

  送你去搭車,路上順手拿了一份報紙,等車的空檔,我們一下子把它捲成劍,當街玩起互刺對決的遊戲,一下子將它當作聽筒,輪流就著兩端傾聽和說話,笑成一團。回家後,看見拗爛的報紙,突然領會:同樣一個東西,可以是互相傷害的劍,也可以是對話的工具。這是我們共同學習的其中一件事。童話裡,當王子遇見公主,總是「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年少時,曾經以為和當時交往對象的爭吵,源自於我們不是彼此的「那個人」,而輕率分開。

  在一起,固然有無數無法被取代的記憶,但也會有必須要共同承擔的摩擦,涉及到交往前並不熟識和即使交往後也會有不同處境的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只是我們的文化透過書籍、媒體,經常將戀愛描繪成玫瑰色相遇,以至於當我們在戀愛中遇到分歧時經常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如何說話,又因為彼此貼得太近,放大了所有動作的攻擊性,最後解決的方法不是斷然分手,就是避而不談、假裝沒事,但核心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結果還是有下一次的引爆。

  最理想的關係不見得是「不爭執」,因為不爭執也可能是雙方的冷漠或一方的妥協。「爭執」反而是協調兩方期待的機會,也是增進彼此認識和感情的機會,只是當拉扯發生,兩個人對於吵架的原因有沒有共識:吵架是為了分手嗎?還是為了更快樂的在一起?如果是為了更快樂的在一起,那「怎麼吵」就很重要。我們之所以對某些情境和語言劍拔弩張,往往不只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有更多過去在鬱結,例如父母關係、從前的戀愛、這段戀愛中所發生過的事,曾經的創傷在煽動。所以,情緒的崩裂經常是療癒的入口。

  先釐清自己為什麼那麼生氣,憤怒經常源於悲傷,在憤怒還沒有過度為悲傷之際,不隨意說出毀滅性的話:「那就不要在一起好啦。」愛自己,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將別人排拒在外,以冷漠對抗;愛別人,也不是為了保護別人而隱藏真實的意念,而是梳理自己的思路、肩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明確溫和地說出自己的要求,和體會並接納對方的悲傷或憤怒,同樣重要。

  就在這些苦澀、勉力的過程中,看見並釋放自身的黑暗匱乏,明白需要溫暖和愛的事實,於是萌生要用我的手穩穩地去牽回你的手的篤定。於是,更認識了你、和自己。吵架原來是因為缺愛,我們原來,還有這麼多愛。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11.05
http://udn.com/news/story/7044/1293591)

【聯合報】當女人入陣

  即使裹上一層厚厚舞台妝,她的年齡感覺起來還是比我小。她說她本來念幼保科,後來轉去台灣戲曲學校學習歌仔戲,畢業回到台南,平常在麥當勞上班,劇團有表演就來幫忙。歌仔戲是跳給神看的,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時間都安排在還沒有人來或人都走光了以後;戲台的斜對角則有一台巨大炫目的電子花車,給人看的。

  當辦桌開動、電子花車演出,她穿著便服、帶著濃密睫毛誇張腮紅,獨自在打有詭異綠光的戲台上,反覆練習拋擲棍棒,等待流水席結束後他們酬神的戲。台下食客聊天乾杯、遠方電子花車時而哀怨時而歡樂的歌,好像都不在她的世界裡。她真的喜歡歌仔戲。那她曾經覺得孤單嗎?總在人不在的時候表演,但神的鼓掌或叫好,她看得到嗎?還是根本不在意?我想知道,為誰而跳...後台還有一位不滿一歲的小孩、三隻小型犬,始終怡然自得、不哭不叫。她笑著跟我說,在劇團長大的小孩和狗,不怕吵。

  定居台南後,我對酬神儀式產生興趣,跟了幾次繞境,留下平面記錄。今年受邀擔任「南方影展」市民競賽單元評審,共七支影片進入決選,就有兩支紀錄片關於陣頭:《集和吧!蜈蚣》講學甲集和宮蜈蚣陣繞境,《入陣》講八份姑媽宮宋江陣準備西港卦香。它們讓我思索起:主題為陣頭的電影或紀錄片,除了突顯「團結信念」、「熱忱態度」、「文化傳承」外,還能有什麼?

  學甲集和宮擁有全台唯一僅存用人力肩扛的蜈蚣陣,《集》片因此用「肩膀扛轎」連結「承擔」,點出蜈蚣陣的重要意涵。更找出過去被扛的小孩如今已是能扛人的青年,在同一人身上看見時間,讓人印象深刻。《入》片的設定則很有意思的聚焦在百日前置,開始於暗館,結束於香科即將開始。姑媽宮宋江陣因團員不足,必須廣納外庄人及女性,不過兩支影片都沒有提及:村民意願為何低落?跟工商業社會的作息或陣頭的污名有關嗎?「打破禁忌」對村民的影響是什麼?庄內有分歧的想法嗎?外地人和女性的參與又有什麼不同?《入》片多次拍到一名小女生跳宋江陣,單從畫面她的認真程度不遜於成人與男性,甚至更佳。 她在片中卻沒有任何發言,一如《集》片乘坐蜈蚣陣的小孩。

  自古陣頭都是非常陽剛的儀式,但其中永遠不乏女性,比方隨隊繞境的女性家人、女性志工、女性化妝師,現在還有女性宋江腳,她們不只是輔佐或支持的角色,入陣後,她們也展演出自己的自主性。關於陣頭的詮釋,我有更多期待。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11.18
http://udn.com/news/story/7046/1323263)

 

【山里】老茶館的說書人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ocj9onm)

茶,由東向西,經過逾七千公里的「古絲綢之路」,成為如今敘利亞不可或缺的飲料,揹著大茶壺的小販流動在大街小巷,只要有人招手,即取出腰間環繞的紙杯,注入紅茶或綠茶。獻茶亦是敘利亞的文化,客人的茶必須隨時滿杯,一旦主人不再為你斟茶,就該是離開的時候。敘利亞為古絲綢之路最西端,也是當前全球注目之地、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主要活動區域。
 
黎巴嫩與巴黎等地接連發生攻擊事件,侵略、暴力行為該被嚴厲制止與譴責,但細究歷史我們亦會發現,IS 雖是敘利亞與伊拉克國情的特殊產物,其擴張卻和西方國家干預中東政局密切相關。 
 
激發中東戰火和極端主義的始因,可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講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垮台後,英法兩國私下協商,將敘利亞、黎巴嫩和一部分伊拉克歸為法國託管地,約旦及另一部分伊拉克歸為英國託管地。肆意劃分國界,缺乏文化分佈的考慮,撕裂了族群生態。列強為求鞏固勢力,更刻意扶植特定少數,離間不同派別、部落與種族。
 
例如 2003 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拉下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海珊政權,支持什葉派的 Nouri al-Maliki 就任總理,但往後貪污嚴重,民不聊生,al-Maliki 甚至持續打擊遜尼派和庫德族。面對次等公民的待遇,遜尼派的被剝奪感日益增強,「阿拉伯之春」期間參與抗議,卻被安全部隊逮捕、拘禁、槍殺,憤恨的遜尼派群眾轉而投入 IS。
 
另,敘利亞七成為遜尼派阿拉伯人,但什葉派分支的總理阿薩德(Bashar Assad)在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下,獲得政權,遜尼派則受到大多穆斯林國家及歐美等國的支持。族群分裂激化,終致 2011 年爆發敘利亞內戰。遜尼基本教義派的 IS 亦在連年征戰中站穩「反什葉派阿薩德」立場,接收美國資助敘利亞反抗軍的軍火,於 2013 年迅速崛起。
 
另一頭的歐洲,擁有中東背景的移民二三代則普遍宗教及政治地位低落,長期生活於社會邊陲,在西方世界缺乏歸屬感。藉由社群媒體,IS 吸引到他們的認同和投身。
 
敘利亞,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流傳著許多動人情詩、民間傳奇、文學經典。大小茶館內設置「說書人」高位,只見說書人捧起硬皮書,大聲朗誦,時而激昂憤慨,時而低迴不已,送餐的侍者亦與他唱和,博得滿堂彩。說書人最愛講的橋段為「Layla and Majnun」:阿拉伯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敘利亞內戰進入第五年,已二十五萬人死亡,一千一百萬人流離,形成二戰後最嚴重難民潮。「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說書人漸漸消失,老茶館很少新事,Layla and Majnun 那隱匿的愛、無法結合的痛苦、自我放逐的旅程,卻始終讓敘利亞百姓落淚。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一語出自:
http://whogovernstw.org/2015/04/17/jungfengtsai4/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1.17
http://tinyurl.com/ofn3nan)

【山里】茶壺鬼



今天是萬聖節,縱觀不同國家的鬼節,雖然沒有跟「茶」相關的鬼,卻有跟「茶壺」相關的鬼,出現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你看過動畫《神隱少女》嗎?那時世界渾沌不明,陰陽共存一處。人類白天活動,待夜幕低垂,街上魑魅魍魎,人稱「百鬼夜行」。有趣的是,隊伍中包括破掉的茶壺、損壞的鍋碗瓢盆。不有趣的是,據聞一旦目睹即會因詛咒喪命,解法為誦念經文。
 
百鬼夜行,其實反映了海外貿易下日本人對浪費的焦慮。西元 894 年日本最後停派遣唐使,自此奉行鎖國主義,只見中國商船赴日,直到南宋時期,日本商船才往來中國。宋商攜帶大量茶碗、錦綾、香藥、文具、圖書至日本,資源多了起來,對物件的愛惜程度不如過往,老一輩因此害怕,被濫用的東西將化成「付喪神」人間作亂。這個傳說逐漸變為茶餘話題,不再引人恐懼,不過,或許真有付喪神?
 
日前,一尾抹香鯨在台灣八掌溪出海口死亡,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結果牠的胃裡塞滿漁網與塑膠袋,導致進食困難——人類是加害者,亦是受害者:最近中國東部師範大學科學家調查中國市售食鹽十五個品牌,發現竟都含有「塑膠微粒」,尤其海鹽,每磅甚至多達一千兩百粒。
 
科學家認為,這些塑膠微粒來自海洋汙染物,如被丟置在海邊的塑膠垃圾,及排放進海洋的合成衣料纖維與添加柔珠的去角質產品。經海浪和太陽作用,它們破碎得極為細小,難以和鹽分開。
 
雖然台灣已改用電解製鹽,但日曬製鹽地區的人們仍飽受威脅;況且,海洋廢棄物問題依舊會隨食物鏈和大環境,回到我們的身體,影響我們的健康——人類是受害者,亦是加害者。
 
想避開嚴厲/鹽粒的付喪神?解法唯:減塑慢行。
 
 
▲推薦閱讀:
 
【聯合報】不要再讓抹香鯨哭泣!挑戰三十天不用塑膠袋活動
http://udn.com/news/story/9/1275453

【自然經典選讀】鹽巴裡的塑膠
http://tinyurl.com/qh5ty6l

【兩分鐘動畫】塑膠微粒的故事
https://youtu.be/pmWip62E1b0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30
http://tinyurl.com/q2vyzfs)

【山里】瑯琊榜裡的茶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o9349kw)

大受好評的電視劇《瑯琊榜》剛結局,喝茶的觀眾一定注意到,劇中充滿茶侍與茶品。主角梅長蘇為愛茶之人,賓客臨門,總遞香茗。即便被抓入「九死一生」的懸鏡司(皇帝的特務機構),夏首尊竟也準備了一盤、一壺、兩杯。審問前,梅長蘇迫不及待斟茶來喝,頻頻皺眉:「夏大人啊,你這茶也太次了吧。」形塑他的從容,也顯示他對茶追求。那,梅長蘇最喜歡什麼茶呢?
 
第四十二集,茶是重要角色。靜妃經常炮製花茶,內廷司黃主司遂專程送上春茶,不料侍女說:「娘娘炮製花茶,一向只用峨眉毛峰,別的青綠茶都不用,更別說這武夷茶了。」但靜妃依舊留下兩包武夷茶,命人持貴重的紫檀盒盛裝,要給兒子景琰帶回去。熟知劇情者或會察覺,景琰平日慣喝水,所以,茶是給誰的?
 
鏡頭一轉,另一頭,梅長蘇接過霓凰郡主專程從閩州送來的茶,才喝一口就笑道:「果然好茶!」閩州,應屬武夷茶。那麼,靜妃娘娘的舉止也不奇怪了,茶原來要透過景琰,轉手給梅長蘇。靜妃和霓凰郡主都是梅長蘇的舊識,自然熟知他的喜好。
 
梅長蘇獨鍾武夷茶這一編劇設定,十分巧妙。武夷山從魏晉南北朝起,就因文學家讚譽而有「碧水丹山」之稱,是烏龍茶故鄉,台灣凍頂烏龍亦取種於此。武夷山地形深巖,茶園多處岩壑陡崖之中,礦質豐富,孕育出淺嚐柔和、細品骨感的深沈韻味——這恰恰符合梅長蘇歷盡滄桑的人生與個性。
 
為方便美術設計,《瑯琊榜》依魏晉南北朝作故事開展的支點,但架空歷史,背景並不完全落實在朝代上,因此其中有許多茶的「穿越」,比如前述「峨眉毛峰」,產自四川雅安,雖然茶湯碧郁、滋味濃潤、香氣秀逸,卻其實新近才聞名。又如青瓷茶器和日本鐵壺的造型,皆頗為現代。
 
不過,魏晉南北朝可以說是茶文化的萌芽期,皇宮顯貴及文人雅士盛行「以茶養廉」,待客奉茶,表達志向,一如《瑯琊榜》的精神——這普及了茶生活的戲劇,用茶傳達出優雅超塵的時代氣質。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23
http://tinyurl.com/o233lw4)

【山里】重陽,從避禍到崇老



年齡逢九不宜嫁娶,老人家不過逢九的生日...我們幾乎都還遵從著這些禁忌,但你知道民間為什麼會有這些習俗?「九」不是天數嗎?古代天子稱「九五之尊」,天公生也在正月初九,更不要提明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日月並陽,兩九相重——被認為是值得慶祝的吉日。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經》陰陽兩極的哲學觀,影響漢人千百年來的生活,上古以一個太陽和一個太陰組成一天:起於太陽,沒於太陰,形成數字上「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概念。陽數做陽事,陰數辦陰事,所以東方的住宅樓梯皆單數階,墓園樓梯則相反。
 
「九」最大陽數,自屬帝王之數,為區別貴族和平民不同的階級,封建社會中百姓當然忌諱,年齡逢九不宜嫁娶,老人家不過逢九的生日,就怕誤用九引來災難。不過九月九日既是一天,如何跳過?配合秋季特性,這才有了飲菊花茶、菊花酒、插茱萸、登高或賽紙鳶(今風箏)等歲時祭儀。
 
那重陽節又是如何演變出敬老意涵?一方面因菊花性甘苦,具清熱平肝功效,傳說重陽用菊花泡茶泡酒,延年益壽。另一方面登高散步,促進健康。1977 年,台灣內政部遂將重陽節訂為「老人節」。
 
重陽,從避禍到崇老,似乎也透露著,身體與皮相的改變盡為自然,內在的熟成和經驗的積累,反而讓我們在歲月中活得更加自在坦蕩;一如壺,水往裡走,淳厚包容,出湯緩慢,卻替茶說出了它最縝密的語言。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20
http://tinyurl.com/oysawl5)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印刻】不測之土 黏土之人

  胡慕情這樣描述黏土的心:「等待是熬煉,是分辨捨得的功課,是收成自由的必經歷程。」陳育萱這樣關照不測的人:「你的力氣就花在你要前去的路上,新生出來的繁華化為你的小舟,盪過去吧,這夜。」印度獨立日前,兩萬五千名馬圖拉(mathurā)農民聯名上書印度總統慕克吉,請他核准在八月十五日這天允許他們集體上吊。因印度政府為了建戈庫爾(Gokul)攔河壩,強制徵收七百英畝土地,但約新台幣四十億元的補償金拖延十七年,農民失去田園,生活困頓,舉債度日。

  滅農滅土的發展模式,不止他方,1950 年代,台灣全體農戶也高達一半以上處於負債。國府以農養工的目標,藉由抑制糧價丶肥料換穀丶開徵特別稅等方法,使農人走向通往都市的路,例如出生灣寶的吳櫻男,離鄉後就當過榮工處砂石工、故宮捆工,也卸過廢船紅銅。《黏土》,作者胡慕情不只寫灣寶,更透過庄內的苦楚和希望,重新標註個人與時代的鏈結。耙梳自日殖時期起,台灣政經發展在世界脈絡下:誰得利?誰受害?比方「台南紡織」和「遠東紡織」掘起,實與政府大力扶植有關,透過政策性干預,紡織業者不需負擔原料資金丶不必擔心貨物出路丶享有加工代金,而能在 1950 年代後超額獲利丶持續壯大。紡織業者反將產品漲價,於是布疋產量增加的同時,佃農收割一年的稻子,買不起兩套衣服。

  《不測之人》同樣是一本潮濕的小說。主角蘇進伍在作者陳育萱落筆起初,即溺斃於暴雨的埤塘,成為一枚新鬼,飄忽的視線和顛簸的腳步,仍具能耐也還必須如同媽媽郭月春編織草鞋的厚手,勇實的銳入又穿出:庄頭的農工進程、蘇家的小興小衰。關帝爺欽點,進伍生前投入宋江陣,沒料伐林、徵地、炒地皮、農藥工廠欲進駐良田,當代陣頭保衛鄉里,對抗的是財團、政府與派系紛爭。陳育萱細巧的用字和靈動的轉場,反襯出鄉野爆裂的汗漬與意志:親情、愛情、友情間,你我都入陣。


(刊登於《印刻文學生活誌》no.145 September 2015)

【豐年社】重食安拼認證 養魚人的夢工廠



  提起台南小吃,多數人會直覺連結「虱目魚」,台南為全台灣虱目魚最關鍵的養殖、加工、生產和消費區,虱目魚不只能分解成魚皮、魚腸、魚肝、魚頭、魚肚等生鮮料理,也能加工為魚丸、魚干、魚鬆、魚餃等冷凍產品,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物,亦代表著台南的地方意象與文化想像。



從小怕魚的虱目魚加工廠廠長

  沿台十七號公路往北,過了曾文溪後天空倏地龐大,獵獵海風吹彎屋與樹,把世界壓成一片扁魚。騎過滿佈塭仔的七股、將軍與北門,像划過瑩瑩魚鱗,滑過映著天光的碎鏡,「台南北區虱目魚產銷班第 34 班——宏海產銷班」就位於北門一僻靜遼闊的庄野,負責人蔡長達廠長才三十出頭,爽朗俊秀,家族來自嘉義縣布袋鎮新塭。

  戰後,台灣鹽業供給日本的需求降低,鹽田面積逐步減少,正好適合改為魚塭,虱目魚的養殖面積漸漸擴增,又因為台南西岸台十七線公路縱貫南北,此線以西可以引進海水,所以昔日淺坪式魚塭多集中於此。蔡長達的阿公阿媽從 1950 年代就在嘉南沿海從事虱目魚、吳郭魚、白蝦的養殖,蔡長達的爸爸蔡欽烈更是養了一輩子的魚。

  虱目魚為熱帶魚類,抗寒性低,對溫度變化敏感,十一度以下可能會冷昏,甚至凍死,冬季需有相關越冬設備。即便如此,養殖戶仍然得每三四個小時巡一次塭仔,確認水溫和含氧狀況,這使得多數老一輩的養魚人幾乎是把生活和生命都綁在塭岸,阿公阿媽、爸爸媽媽的辛苦,蔡長達從小看在眼裡,加上怕魚、不喜魚腥味,幼時他對自已說:「我長大以後絕對不碰魚!」結果 2010 年當兵之際,接到爸爸的要求:退伍後回來協助管理塭仔,家裡準備成立加工廠。



盛產崩價促成產銷班與加工廠

  早期資源匱乏,虱目魚價格不菲,是富有人家、病患、產婦才能享受的珍品;後技術成熟,大量生產,價格滑落;水車電費、飼料級藥品費、人事費、整池費卻節節上升,入不敷出。有人選擇休養閑置,也有人轉飼白蝦、文蛤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產作物,或在虱目魚池中混養零星魚種,蔡烈欽則往上游去:鑽研飼料、探究育苗,販售起飼料和魚苗。

  但盛產崩價依舊讓人頭痛,尤其 1990 年虱目魚總產量達九萬多公噸,導致每公斤虱目魚竟跌至三十一元,讓養殖戶蒙受巨大虧損,蔡烈欽知道「加工」是唯一的方法,若侷限於鮮魚煎煮,冬季缺乏來源,夏季又生產過剩,多元加工才能有效延長保存期限,提高附加價值。台灣為現今世界上少數能虱目魚「完全養殖」的國家,產量的穩定和卓越促進了虱目魚加工品項的蓬勃,北門臨近產地且台十七線貫穿,方便運送魚貨,尤其適合發展虱目魚加工產業。但蔡烈欽苦無機緣和人手,直到 2010 年,一次與友人的閒聊促成雙邊合作,正式建廠加入虱目魚產品加工的行列,亦在北門區成立虱目魚產銷班第 34 班——宏海產銷班。

  蔡烈欽雇用擁有相關經驗的人擔任廠長,管理加工廠,同時喚回蔡長達,幫忙照看魚塭,蔡長達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爸爸向他承諾頂多一年就好。在父親的引領下,他學習準備池塘、養殖魚苗、觀察水質、收成池魚。沒想到半年後,加工廠廠長突然離職,但工作人員已安頓,訂單也都箭在弦上,蔡烈欽遂詢問兒子接手的意願,縱使心裡充滿猶疑,蔡長達習慣替家人著想的特質還是讓他接下這份重擔:2011 年,蔡長達成為了蔡廠長。



重視產銷履歷和食安管理認證

  雖然身為廠長,其實什麼都不會,聽不懂基本的重量術語,也不了解切魚的訣竅,跟著老員工,由基層做起,練基礎功。總是四點起床,前往魚塭,一方面收成魚貨,一方面和產銷班的班員培養感情與默契,也固定去魚市瞭解買賣程序。早上八九點返回廠內,往往工作至晚上八九點才能下班,最長一次關廠時竟已凌晨兩點。這樣磨了三年,終於掌握其中輪廓,能更專注於人員管理與加工經營,質量益發穩定,於是 2013 年六月,蔡長達將虱目魚產銷班轉型為「宏海水產有限公司」,出品冷凍生鮮虱目魚肚、魚皮、里肌肉、醃製魚嶺、虱目魚丸、虱目魚香腸、虱目魚香腸、虱木魚鬆。從魚苗、飼料、養殖、加工到銷售全部一手包辦,確保產品品質。

  宏海的主要市場為傳統魚市,從北到南含括基隆、台北、三重、桃園、新竹及嘉義,雖然用量大、叫貨固定,但蔡長達也觀察到消費習慣的改變,而有計劃的拓展通路,如連鎖賣場、門市、個人戶實體店面、網路、外銷,期望多角化經營。食品安全的議題獲得重視後,新通路都相當在乎相關認證,蔡長達決定帶領工廠爭取「水產品產銷履歷」和「ISO22000/HACCP」。「水產品產銷履歷」藉由海洋大學的水產檢驗,建立起一套公開追溯的制度,讓消費者掌握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與販賣各階段的資訊。「ISO22000」為當前最受矚目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負責鑒別食品安全危害的潛在發生及管控,「HACCP」則是危機分析重點管制系統,強調事前監控勝於事後檢驗。這兩者皆屬目前的國際趨勢,有助於虱目魚加工品的外銷。



產業傳承帶動兩代之間的溝通

  為符合國際級標準,廠房需要擴建,人員需要職訓,老員工會有一段適應期,但最困難的依然是爸爸這關,他質疑:以現有通路來說,何須認證?投資的錢都還沒有回收,會不會太躁進?為讓父親安心,認證前蔡長達已經事先找了兩三位願意在認證後與宏海合作的對象,但爸爸還是有所顧慮,對蔡長達而言,也只能承擔,然後用能力和時間去證明。今年一月,三項檢驗的審核全數通過,客戶因此持續增加,跟魚會、公部門的往來也變得頻繁,帶進更多展示活動和媒體報導,這些,蔡長達相信爸爸都看在眼裡。

  兩代之間的火花當然不止發生在蔡家,近年許多北門年輕人回鄉工作,接下家族魚塭,宏海產銷班班員十五人,青年就佔三位,宏海水產公司員工五十六人,亦有十位年輕人。觀念的差異雖然需要智慧與等待來化解,但長輩扎實的技術與經驗確實減少了青年摸索的時間,青年的創意和彈性也替傳統產業帶來新氣象。未來,蔡長達希望借重年輕人的活力,培訓他們深化品管、業務和行銷領域;也籌備員工培訓教室,邀請老師指導食安和公安的概念;並且持續擴張規模,藉由機械設備的引進,減輕工作人員負擔,增加產量與效率。



宏海產銷班
地址:台南市北門區錦湖里 150-2 號
電話:06-7865369
網站:http://www.honghai-seafood.com.tw/index.asp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onghai.seafood.tw?pnref=lhc


(刊登於《豐年社》104/10/1 65 卷 19 期)

【IUG 護膚品】美白迷思中的女人探索

-對於淨白的追求,其實不是純粹美感,不是生理趨向,竟是為了__
-古人愛美無極限:用螞蟻上眼影、用鐵漿塗牙齒、在胸口畫藍血管...
-美白迷思是人與社會互動的結果,但女人不見得是盲從受害的傀儡...
 
以「膚如凝脂」形容女性皮膚之美,我們都曾聽聞。這句話出自《詩經・衛風》,上下文中也用「天牛幼蟲」描述頸項嫩白,用「葫蘆種子」讚譽牙齒潔白。可見「白」自古就是女性美的特徵之一。今人則簡單多了,三個字「白富美」道盡人生勝利組的優勢。但你想過嗎:白,為什麼等於美?是天性使然,或另有社會力的作用?
 
兩三千年前的古羅馬時代,人們非常愛美,尤其富裕女性備有各式各樣美白用品,每天早晨,女主人就在多位女僕的服侍下化妝。第一道程序即為「粉底」,女僕於一層薄薄蜂蜜內加入油脂與鉛白,讓女主人的肌膚看來白淨無瑕,粉底完成,再將赤鐵礦粉掃於雙頰,增加血色。接續,持烤螞蟻的糊狀物及烏賊墨水上眼影。最後,以鉛丹和朱砂替嘴唇塗色。
 
不幸的是,鉛丹、朱砂與鉛白雖然效果顯著,卻都屬有毒金屬,長久下來,肌膚潰爛,臉部變形,甚至頭痛、嘔吐、眼疾,影響壽命,所以有人認為古羅馬帝國亡於鉛毒。即便如此,眾人依舊樂此不疲,演變至十八世紀,法國貴族除了抹粉,還要在頭髮及身體噴撒白色燕麥。
 
中國唐代婦女同樣視敷鉛粉為化妝技術,並隨遣唐使傳入日本,影響藝妓用米粉、鉛白和水銀白粉上妝;另混合茶、酒、醋及生鏽的碎鐵屑,密封發酵,煮沸成粘稠鐵漿,染黑牙齒,烘托面部柔白。這種以黑反襯的方法,也出現在法王亨利四世時,人們粘貼黑色假痣,就為對比膚白;他們相信「高貴的人擁有藍色血液」,故先以鉛粉塗白胸部和脖頸,再描繪出一絲絲藍色血管。
 
至此,你應該看出來了:「白」不只純粹美感,不只生理趨性,更屬「地位」的象徵。古代社會,唯尊貴者才不需從事農務或勞動,不易曬黑,所以「白」是上流階級用來區隔自身的身體展演。1950 年代,當休閒娛樂成為美好生活的要件時,病態美才不再是西方女性唯一渴望,小麥色、古銅色與陽光、裸露、性愛一起成為吸引人的元素。
 
直到 1990 年代後防曬論述出現。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在資本主義消費模式的推波助瀾及醫療科學的權威發言下,鞏固住美白及防曬產品的過半市占率,衍伸出帽子、陽傘、衣物、眼鏡等眾多相關產品。
 
美白迷思固然有其歷史、階級與市場的背景,但不代表身處其中的女性,就一定是被體制壓迫的受害者或盲目追求的傀儡。因為在各種身體工作與有限選項中,我們仍然可以主動搜集資訊,廣泛運用知性,積極的瞭解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反覆檢視獲得與失去,升起自我意識和能動性。探索邊境,於日常生活領域。


【山里日紅】加料營養午餐



台灣學生的營養午餐頻頻出現狀況,現在竟連單純的白米飯都「加料」。縱然不像《壹周刊》報導的如此聳動:甫洲實業所使用的「鮮保利」其實為合法添加物,且源自他們一天烹煮八九萬人份的飯量,企圖防止細菌滋生、降低生菌數而施用。但當業者無奈喊出:「在食物中毒和食品添加物的天枰兩端,我們寧可選擇食品添加物」,我們依然能夠看見其中若干共構議題,例如食安法的漏洞、團膳外包再外包的畸形、免費營養午餐的危機。
 
「鮮保利」VN-103 和 VN-101 具抑菌、防腐效果,但被衛福部分類為「調味劑」,因口感偏酸,含醋酸鈉(無水)、反丁烯二酸一鈉、脂肪酸蔗糖酯、酵素製劑、醋酸鈉(無水)、脂肪酸蔗糖酯。鮮保利的原理類似壽司飯加醋,延長保存期限,細看「御飯糰」的成分表,就羅列不少具防腐功能的調味劑。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呢?
 
除了長期服入添加劑對健康有所威脅外,更嚴重的是:防腐劑限制用量和用途,但調味劑完全沒有規範。意即,標榜「絕不添加防腐劑」說的也許只是「絕不添加『法定』防腐劑」,業者可以選擇同為人工添加物的「調味劑」,甚或比法定防腐劑作用更強烈的「乙酸」與「反丁烯二酸」,繼續宣稱:無防腐劑!此外,御飯糰及便利商店的餐包尚且詳述成分,讓消費者辨明;學童每日攝取學校營養午餐,卻對成分毫無知情權。
 
甫洲一天得製八噸米飯,歷七八個小時的作業時間,若不處理,極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但從烹煮到配送的過程如果控制在四五個小時內,其實不需要添加物以避免敗壞。不過如此一來,就將增加營養午餐的成本。
 
全台共八個縣市國中小學童的營養午餐完全免費,「營養午餐免費」成為政治人物的競選工具,免費先例一開,無人敢取消,但地方政府的教育經費明明嚴重不足,午餐成本因此多壓在二十五元到三十五之間,甚至層層外包後,低至十六到十八元。
 
一餐十六到十八元?廠商只好不斷榨低食材採購成本,所以學生的營養午餐經常出現重調味的食品,如咖哩、三杯,掩飾食材不佳的味道。2012 年到 2014 年的食物中毒案件,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總人數達二萬六千多人,52.9% 發生於學校,是餐廳中毒人數的兩倍。
 
提高營養午餐價格、學校自辦廚房、小校聯合供餐、政府補助偏鄉餐點之運輸費,確有其難處,卻也皆為比現況更佳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我們必須拾回食物的自主權,可能範圍內,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與精力,替自己和家人下廚,或進一步與家人一起討論菜單、選購食材、烹調食物,雖不見得能完全免除添加物風險,但自己做飯較能掌握成本與來源,也更有機會創造出全家人對吃飯的、對生活的美好回憶。
 
在自己泡茶與購買手搖茶之間,也是一樣的道理。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02
http://tinyurl.com/of2uxp9)

【山里日紅】黑暗沒有關係



你一定聽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但你知道台灣其實還有更多日月神話嗎?這些故事裡,拯救家園,從來不屬神人的責任與功勞,而盡是常民的步伐與生活,如移動的青年大隊、白髮蒼蒼的老者、被背負的嬰孩、執杵的女子、烹飪的女子、憤怒的母親...
 
泰雅族的傳說就仿佛電影《星際效應》部落版。傳聞天上原有兩個太陽,四處炎熱乾旱,三名年輕人於是前往射日,路途遙遠,他們的頭髮逐漸花白,一人趕忙回社求援。部落再選派力壯青年一批,每人背負嬰兒,攜帶橘、粟等種子,沿途耕種,疾行許久,才見到先遣二人,二人年老體衰,相聚後倒斃。如此眾人又步行數十年,陸續死亡,幸賴嬰兒長大,歷經三代,終於抵達太陽所在。他們以木鼠之陽物射日,太陽落下血塊,雖砸死一人,也散盡光熱,褪成蒼白月亮,月中黑影就是傷痕,遍佈空中的血滴則化作星星,世界開始晝夜之分。兩人速速返社,回到部落竟發現早已沒有相識者,自己也老態龍鍾了。
 
傳統上鄒族人的日常,大至征獵祭祀,小至農耕行旅,均依循月亮運轉行事,故諸事不宜時他們會說:「這是不好的月。」布農族人認為,月亮盈缺與植物枯榮皆與人的吉凶相關,因此祭儀總在月圓或近月圓之際舉行:「我們每個月都拜祭月亮,就是要安慰它,以免它再度發出光熱。」排灣族形容「天很低」所以太陽很熱,但女人用杵撞太陽,太陽瞎了,變成月亮;或說婦女煮粟的蒸氣迫使太陽升高,如今月暉就是火傷的證據。達悟族傳聞一名母親不忍孩子曝曬,手指太陽下咒,太陽失去光熱,變成月亮。
 
原住民神話不只充滿女性、陰性力量,還考慮到動物,2014 年甫正名成功的「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阿族」傳言射日後黑暗持續終年,族人遂祭拜太陽,連野獸們也跟著一起,惟蚯蚓和魚沒有動靜,蚯蚓說:「我住在土裡,黑暗沒有關係。」魚說:「我住在水裡,黑暗沒有關係。」
 
黑暗沒有關係,水土充分包容,失控的太陽反而讓人困擾,似也是面對生命的智慧。氣候變遷劇烈,我們更好像同樣接近天很低太陽很熱的處境。
 
中秋快樂。不論吃月餅剝文旦還是烤肉,最相配的飲料都非茶莫屬了。
 
俯看手中茶碗,被杯緣緊扣的澄亮茶湯,一如和煦滿月。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25
http://tinyurl.com/qcwy2n9)

【山里日紅】地動浮塵



接連兩天地震不斷,16 日晚間南美洲的智利也發生強震,並引起海嘯。智利為地震多發國之一,因長期應對,在建築抗震技術、地震監測網路、海嘯預警系統上都有所準備,民眾撤離時亦具備防災意識,確定疏散路線,不易慌張,截止目前人員傷亡很小。
 
台灣同樣處於地震活躍帶,1999 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尤鉅,生命安全、身家財產、經濟產業、公共設施均遭重創。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著名茶鄉如竹山、鹿谷、名間、魚池瞬間支離破碎。但九月是秋茶採收最繁忙的季節,所以即使家園毀於一旦,不及整頓,九二一過後的一個禮拜,部分茶農竟冒險上山,只怕秋茶就要老了,冬茶嫩葉長不出來。無力收成的人家則剷光秋茶,將希望寄予來年。固然危險,不應鼓勵,卻顯示出農人急欲自立的殷切心情。地震激起茶農的危機意識,爾後替台茶帶來不同風貌。
 
例如鹿谷疏於管理的茶園,小綠葉蟬(浮塵子)遍佈,吸食茶菁,茶農嘗試將受損蜷曲的茶葉拿來製茶,意外發現茶葉溢有甜蜜熟果味。原來原理類似東方美人茶(膨風茶),小綠葉蟬「著涎」啓動植物的防禦反應,產生香氣物質,吸引小翅蜂及紅蜘蛛,食物鏈機制又提高茶葉的醣醇成分,促使茶農發展出「凍頂貴妃烏龍」。又如魚池鄉大雁村決定以重建為契機,振興紅茶種植,恢復手工採茶,栽下由魚池茶改場研發的「大葉種紅玉紅茶」。
 
九二一至今已屆十六年,災變一度使茶園荒蕪敗落,卻也讓土地休養生息,考慮農法轉型的農人更在復耕過程中順勢採取自然或有機農法。重建的故事還在繼續:
 
浮塵子的咬齧一如地動,農人的韌性一如山茶。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18
http://tinyurl.com/o3qwvg5)

【山里日紅】古蚊詩

「名賤身且輕,遇炎涼,起愛憎,尖尖小口如鋒刃。叮能痛人,叮能癢人,嬌聲夜擺迷魂陣。好無情,偷精吮血,猶自惺惺。」看得出來中國明朝詞人在描繪的主角是誰嗎?
 
登革熱疫情失控,人人聞蚊色變。對蚊子感到無奈憤恨的,不只當代台灣人,細數中國歷朝文人作品,就有成堆憎蚊、斥蚊、詠蚊、咒蚊等「古蚊詩」,如杭州詩人葉誠《譙蚊詩》:「三伏涼夜好,清風吹滿懷。時方愛露生,鳴鏑一聲來。」形容蚊擊似響箭射來,破壞夏夜難得靜好;文人喜用蚊來諷刺世俗小人,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怒蚊謠》:「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明惑。露華滴瀝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北宋詩人范仲淹寫《蚊》,短短二十字,充滿譏諷:「飽似櫻桃重,飢若柳絮輕,但知求旦暮,休要問前程。」表達蚊子柳絮般的身軀在吸足血液後竟然重似櫻桃,終日只想叮人,毫無大志;同樣生於北宋的歐陽修說:「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明代詩人陳大成道:「白鳥向炎時,營營應苦飢。進身因暮夜,得志入帘帷。噓吸吾方困,飛揚汝自嬉。西風一朝至,蕭索竟安之。」白鳥指蚊子,陳大成批判蚊子摸黑入局、趁人之危、吸人之血,詛咒只要秋涼就死期將至。
 
唐伯虎則替商人創造了一幅幽默對聯:「門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蟲,隊進隊出; 櫃裡銅錢,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浙江名士單鬥南如此《詠蚊》:「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但打蚊有時候也可能變打臉,清代詩人袁枚就坦誠:「常誤批頰,甚痛,而蚊乃飛去。」
 
白居易、陸游亦寫過驅蚊詩篇。民間傳聞將用過的茶葉曬乾後焚點,與燃燒柚皮同樣具避蚊效果。茶葉的鞣酸為收斂劑,所以也有這樣的說法:把茶水或泡開後的濕茶葉貼敷於患部、或以茶水泡澡,能舒緩蚊蟲叮咬後的不適,及預防蚊蟲叮咬。茶葉浴在中國南方更屬少數民族歷史悠久的保健方法。
 
其實全世界大概三千多種蚊子,台灣一百三十多種,叮人的僅二十多種,其中只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種會傳染登革熱防。防治登革熱,需要理解環境及病媒蚊後的積極作為;茶浴液呈鹼性,富含咖啡因、鞣酸、茶鹼、兒茶素、茶多酚、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有煮茶習慣的人依然可以試試,鎮定赤日下的肌膚和心情。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15
http://tinyurl.com/q35w3hj)

【山里日紅】文字風景



這禮拜最熱門的茶必屬「金萱」。由「就是字」(Justfont)推出的正體中文字型設計「jf 金萱體」專案,至募資平台三天以來,募得資金已破兩千萬,遠遠超過目標一百五十萬,這一百五十萬甚至前八十分鐘就已達標,刷新台灣募資史上最短時間破千萬記錄,也是目前全世界金額最高的字型募資案。如此驚人的成效奠基於 Justfont 從 2010 年創業以來持續用講座、活動、專欄、出版品推廣字體的努力,亦顯示眾人對「MIT 中文字型」匱乏的焦慮,被金萱專案貼近在地的文案給促發。
 
1990 年代,台灣曾是漢字圈相當關鍵的字型設計基地,常用的「細明體」、「標楷體」及獨具特色的「娃娃體」、「華康瘦金體」皆出自島內。但正體中文為地表最龐大的文字系統,一套西歐語系的歐文字型大約五百個字符,一套正體中文動輒超過一萬字。字型設計沒有捷徑,要一筆一劃慢慢來,設計師不只必須構思單字的骨架、血肉;完成單字後,還得考慮與其他單字的協調,按照整體視覺再做細部調整,即使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一天也只能把十個字做到盡善盡美,這樣的規模和精緻度,使中文字型開發成本居高不下。
 
加上正體中文以台灣人為主要使用者,市場較小,不易得到注資,消費者又普遍缺乏字型版權概念,十多家台灣中文字型設計廠商因此相繼退場,至 2000 年僅存「文鼎」和「華康」,近四五年也不得不另闢途徑,轉向日本。於是,現今我們的流行字型多從日本、中國與香港進口。群眾募資,所以成為 Justfont 籌備資金和傳遞觀念的方法。
 
命名「金萱」,因為金萱為台灣茶改場自烏龍配種培育而成的新品種,呼應 Justfont 本土造字的理想。台灣人喜歡喝茶,密集的茶飲店彷彿路邊奉茶之現代版,金萱體就以「微糖」、「半糖」等元素區分粗細級距的差異,亦計劃繪製茶葉、茶壺等茶文化相關符號,將日常生活融入字體。且金萱體的風格介於明體和黑體之間,泛用性高,恰似金萱種植面積與應用範圍廣泛的好個性。另外「金」字硬朗、「萱」字優雅,混合的特色正是團隊的設計目標。
 
金萱特有的牛奶桂花香氣呢?期待那會是我們對字型美感和字體版權的重視。
 
交換訊息、表達情意、充盈街廓,讓文字是風景。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11
http://tinyurl.com/pzr7v6n)

【山里日紅】奉茶童子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aZEdF1voCs)

機器貓小叮噹(哆啦 A 夢)、原子小金剛、無敵鐵金剛、新世紀福音戰士、天才博士與機器娃娃...日本人對機器人似乎懷抱特殊感情,原來竟來自__的影響。
 
九月《大人的科學》推出「迷你奉茶童子」,按照日本最古老機械設計書《機巧圖繪》的原始圖示,以現代技術、縮小尺寸重現。沒有電力系統、人工智慧,僅運用原始的齒輪結構,就能使奉茶童子從主人身邊出發,將托盤和茶杯端到一定距離以外的客人面前,暫停等候,當客人飲盡,把茶杯放回托盤時,它還會向後轉,返回原地。
 
根據 1730 年出版的《璣訓蒙鑑草》,像奉茶童子這樣的「機關人偶」至少二十七種,動作包括吹箭、寫字、彈三絃琴,甚至有把雞蛋放入籠中變小雞、再變成雞的有趣安排。1796 年出版的《機巧圖繪》則針對人偶內部構造提供更詳細的介紹圖說,首卷即出現四只時鐘,因為時鐘的零件和運作原理,正是機關人偶的技術基礎:
 
1551 年,耶穌會士將「機械鐘」傳入日本,日本匠人開始將其裝置應用於機關人偶,透過發條、彈簧、拉繩、重力、水壓、氣壓等,讓人偶表演特技。昔時缺乏礦物資源,齒輪等組件幾乎全仰賴木材,發條則用鯨鬚編製,成本高,數量少,原只流通於上層社會。至十七世紀,江戶時期社會安定,機關人偶劇在大阪鬧區盛行,成為大眾娛樂,「去大阪沒看機關人偶劇簡直不算是去過大阪!」觀眾每每隨著人偶的一舉一動心醉神迷、鼓掌叫好。
 
機關人偶劇後來被「人形淨琉璃」和「歌舞伎」取代,直到 1960 年代末,日本研究者與工匠循《機巧圖繪》成功重製奉茶童子,被媒體冠以「江戶時代的機器人」,繼而隨博覽會推廣,掀起機關人偶熱潮。不過,為什麼是在這個時候奉茶童子受到如此強烈的關注?
 
專擅日本科技史的學者林宗德認為,跟二戰後渴望和平、反省征戰的氛圍有關。機器貓小叮噹(哆啦 A 夢)、原子小金剛、天才博士與機器娃娃等日本經典漫畫中,機器人與人的關係通常融洽,機器人與人為善,機器人為人著想。但其實 1920 年代前日本許多和機器人相關的作品往往反映軍事擴張:機器人不是己方的殺戮武器,就是敵軍的間諜。
 
同樣的理路放到機關人偶來看,「奉茶童子」作為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媒介,於 1960 年代再度被提出來,加以放大,不但為日本機器人的技術史覓得脈脈相連的輝煌傳統,也為日本機器人輔佐人類的友好樣貌找到過往證據;檢討人們藉由機器進行擄掠的行為,更替機器人進入高齡照護市場做形象上的準備。
 
從那裡走到這裡,「奉茶童子」細膩精巧的地方不只工藝。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08
http://tinyurl.com/pfckz5a)

【山里日紅】異域台茶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你看過電影「異域」嗎?劇中情節和插曲「亞細亞的孤兒」呈現出難民的悲涼奮戰,不過如今,這片異地已遍植台灣茶樹,曾經的軍事肅殺氛圍及居民生活品質也隨之變化。
 
「異域」描述國民黨軍 93 師後裔,大多祖籍雲南,國共內戰失利後退至緬甸。1950 年代,聯合國與緬政府施壓,國民黨政府兩次大規模徹軍,將他們安置於桃園龍崗和清境農場,唯約四千人仍駐留原地,成為孤軍。後受泰國軍方安排,屯墾泰緬邊境,慢慢形成近八十座泰北華人村。泰北、緬甸、遼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過去在英美殖民下栽有大量罌粟,部分泰北華人軍隊為維持部隊生計,自籌軍餉,參與黑市交易及特貨運送。
 
泰國政府因此決定用經濟手段——替代種植——來根絕罌粟,看中台灣高山作物,開啓台泰雙方長期合作,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生活水準提高,飲品需求連帶上升,加上茶葉加工後容易保存,沒有生鮮食效的問題,所以 1980 年代泰北陸續引進台灣茶樹,並由台灣進口製茶機器,在規模較大的村落設立公有製茶廠,泰北三大茶區從此確立。根據 2012 年的統計資料,茶樹廣泛分種後,金三角的罌粟種植降低約 95.1%。
 
再往亞洲的西邊望去吧,來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內戰已進入第四年,難民數逾四百萬人,佔全國一半以上人口。日前傳出男童伏屍沙灘照片,我們應該也還沒忘記八月底奧地利警方在棄置卡車內發現數十具屍體,且利比亞外海兩艘民船沈沒,至少兩百人喪生,沒被注意的、警方扣留的、或者根本下落不明的,更不知凡幾。
  
國家政治動盪造成持續惡化的難民處境,是歐盟、乃至全球公民社會眼前最大的人口議題。歐洲國家固然壓力沈重,不過「難民潮」目前其實只佔歐洲總人口數的 0.05%,全球 86% 以上的難民寄住於發展中國家。一如孤軍,他們需要的僅為安身及耕耘之地,他們也有機會替異域帶來勃勃生機。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9.04
http://tinyurl.com/qymvhtb)

【山里日紅】沒有摔不破的壺

「基督城大廈博物館」(Christchurch Mansion museum)位於英國臨海小鎮,坐落在森林公園邊緣,離溪流僅一兩個街區,河川最後會緩緩注入英吉利海峽。博物館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這天,安靜的館內卻突然傳出一聲巨響,伴隨陶器破碎的銳音,眾人倒抽一口氣:兩百二十一歲的古董「Delft puzzle jug」摔成大大小小的碎片,闖禍的男孩只有四五歲,嚇得當場大哭起來。
 
「puzzle jug」一般譯為:神秘壺、謎壺、益智壺、拼圖壺。最早可追溯至 1650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大批中國青花瓷引入歐洲,掀起收藏潮流,各地想方設法以陶仿瓷,Delft puzzle jug 尤其受中國青花瓷影響——秀頎的瓶頸、飽滿的瓶身、鏤空的上緣、流線的握柄、馥麗的紋飾及別緻的導管——深受皇室青睞,逐漸風靡於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大陸。據說十九世紀期間,甚至轉變為平民酒吧的熱門遊戲:壺中裝入飲品,玩家需用手指塞住瓶頸孔洞,如果遺漏或猜錯出口,抬瓶時飲料就會灑在身上。
 
基督城大廈博物館內,拼圖壺真的變成拼圖了。一年後,博物館發出「通緝令」,尋找去年夏天打破它的男童,並非為了求償,卻是想要告訴他,有賴修復師的精細手工:「如今,古董壺一切安好」,館方邀請他和他的家人再度造訪。
 
瓶子細看可能猶有痕跡,但他們希望自責的傷疤不會銘刻在男孩心上。
 
果然是危機時刻展現人性的益智壺啊。
 
沒有摔不破的茶壺,只有等待著、始終等待著要被修復的課題。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8.25
http://tinyurl.com/ozsokbc)

【聯合報】囉唆扁桃腺

  童年感冒,屢屢因扁桃腺發炎而起。發燒休息,將頭臥入清涼硬挺的米色冰枕後,經常作相同情境的夢:挑高兩三層樓、全無物件、猶如紙盒的空間內,我還在適應昏暗光線,左右牆壁卻突然向內推,依著它們的逼緊,我發現壁面佈滿細刺,牆壁集中到尖刺即將抵住我時就會暫停,然後後退,但倒行至足夠讓人放心的程度又開始繼續收攏,反覆不休。
 
  長大後扁桃腺不再發炎,忘了那個房間,以為離開。直到最近參加一個與脈輪有關的工作坊,「脈輪」的概念源自印度,和中國穴道一樣是能量傳遞的中樞,人體有七個主脈輪,帶領者提及「喉輪」連結「心輪」與「眉心輪」,對應的身體部位分別是頸項、胸部和頭部,所以,如果喉嚨頻頻出現狀況,例如久咳不癒、甲狀腺亢進等,除了生理調整、症狀排除外,也可以用脈輪的概念,檢視自己在「應該」(頭)和「想要」(心)之間是不是出現矛盾或對抗。
 
  我立刻想起我幼弱的扁桃腺,推測那時大概開始接受成人制定的規矩,但心仍野,詞彙不多,所以當意願在感性與理智間來回擺盪卻又無法透露,就只剩扁桃腺自告奮勇、挺身而出:「好啦,我來替你說啦。什麼,別人聽不懂?那你不也多放了幾天假?而且你不覺得媽媽的樣子特別溫柔?她替你端來柳橙汁,那酸酸涼涼的液體經過我,感覺還不賴喔,媽媽用手背輕觸你的額頭,她的手好小,一臉你是易碎品的樣子,你不也感覺到...愛?嘿嘿,我只不過稍稍發功而已呢,喂,你該不會忘恩負義想把我割掉吧,喂——」哎呀,真是貼心又囉唆的扁桃腺。

  幾週後同一活動,在以靜心冥想方式連結「心輪」之際,意識中浮現一本作業簿。第一頁和最後一頁相連,第二頁和倒數第二頁相連,依此類推直到簿本中央,訂書針或棉線分開它們,也牽繫它們。我捏住鉛筆在方正的綠色線框內一筆一劃寫上當日習字。握得太緊了,右手中指的第一處關節漸漸長出繭來,終生不退;握得太緊了,掌心不斷涔滲汗水,每挪移一行,就模糊掉先前企圖矯正的的宣言,連紙都皺了。橡皮擦讓烏黑益發漫散,甚至擦破簿子,想要重新開始的念頭過分熱烈,我撕去這一頁,連同後頭潔白嶄新的某一頁也跟著掉落。一頁一頁,我的全部努力最後成就一本搖搖欲墜、充滿瘀青、疤痕與焦慮的本子。我明明是那麼想要把它做好,反而因此永遠完成不了。
   
  站在三十,向前望、向後望、望了很久很久才看見,此生有限,彼岸無窮,一本薄簿,由多張紙頁合訂,致力於往空白創造,刻意忽略簿本大小、頁面格式、紙張纖維都早已經過創造,致力於往空白創造,但更多時候,對格線、擦拭、污穢的索求或拋卻,原來是我更致力的事。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10.08
http://udn.com/news/story/7044/1235340)

【聯合報】寰海探奇

  爸媽藏書豐富,其中一類是百科全書般的豪華精裝本,1980 年代,網路還沒時興前,流行大部頭工具書,因此我算是跟「二十一世紀全紀錄」、「大自然一千個為什麼」、「新世紀圖解百科大全」這類氣勢磅礡的書一起長大。童年時期最喜歡的一本叫《寰海探奇》,裡邊有各式各樣的光怪陸離,大至金字塔、世界末日、廣島核爆、納粹寶藏,小至飛賊、雪男、精靈、旅鼠,出版於 1978 年前後,扉頁開宗明義:「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奇人奇物奇事奇情」。

  編輯群也算奇人,往往文章刊頭還在描述植物有感有情,後面就是連篇「爬滿整棟房子蓋住所有家具的怪松茸」、「噴出毒液將人體融化的斜惡小花」、「沙漠中的行動吸血藤」等伊藤潤二情節,稱新聞龍捲風之紙本老祖宗不為過。但我真的超愛看,凡離奇失蹤、靈魂出竅、殺人事件那幾頁都會被我翻黑,每每讀到故事以「至今仍然無法找到原因」、「沒有人知道」、「只留下一串不解之謎」作結,我就久久不能自己:到底為什麼呢?到底去了哪裡?

  我今天也不知道自己去了哪裡,只曉得回家後手裡提著一袋二手書,其中一本就是《寰海探奇》!果然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隨手一翻又樂不可支:「格羅斯小姐和外星人通話二十年,外星人給地球人的忠告:『要愛!不要戰爭!』」(你確定那位外星人不是約翰藍儂嗎?)「全世界最長的地名翻成中文是:『這座山就是地球的環航者塔馬提對他的情人吹笛子的地方』。」(什麼笛子這麼值得紀錄)「人體內竟然有島嶼存在?別緊張,人體的島嶼就是『胰島』。」(編編你,這樣真的可以嗎?)

  但《寰海探奇》的內容也不全然那麼怪,比方形容蝸牛,作者溫馨寫道:「蝸牛的笨重和醜陋,一直是孩童以來的印象。然而,這種軟體動物不僅僅在花園中生存著,牠可以在山之巔,水之湄,乾燥的沙漠,或潮溼的森林中,享受牠自己的生命旅程。」又比方介紹蜘蛛,《寰海探奇》以此開頭:蜘蛛學名“Arachnida”出自善於紡織的少女“Arachne”,她因為手藝太好觸怒雅典娜,雅典娜就把她變成蜘蛛......

  好吧,我錯了,它就是那麼怪。在回顧眾多奇事、人類第一次、神秘古文明後,這類厚重大書的終章往往是「未來的世界」,引頸盼望的 1980 年代,你會看見我們已經普及了他們所頌揚的電腦打字印刷、鐳射手術,也會看見我們其實依然跟他們一樣,好奇著時空隧道,渴望著永保青春。

  其實世上真有穿越和不老呢,當我又攤開了二手書。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09.10
http://udn.com/news/story/7044/1176888)

【聯合報】我想要有個家

  顧伯伯永遠一身灰色汗衫配藍色束口運動褲。灰色汗衫貼身,俐落的扎進運動褲裡。從六月到八月,他都像老夫子那樣穿一模一樣的衣服,以至於當我看見他的灰色汗衫外出現藍色外套,第一個念頭:「哎呀,夏天真的過去了。」顧伯伯是社區的卡拉 OK 管理員,每天中午十二點半,從我家門口經過,挺著鼓鼓的肚子,像古代大官,朝活動中心邁進。下午五點,搖搖擺擺返回,日復一日,即使活動中心不常傳出旋律。

  夏伯伯是顧伯伯在軍中的同袍。十幾年前回廣西探親,認識個頭嬌小、聲音甜美、反應機敏的阿麗,把她娶來台灣。隔年,兒子出生,托給廣西的阿公阿媽帶。從此,阿麗每年都回中國一兩星期,她說,每次分離,兒子總哭到呼天喊地。她從不提自己,但我知道,阿麗也很傷心,我看過她和兒子相處的親暱。夏伯伯在我入住後一個月,身體不適入院急救,阿麗連忙喚兒子來台。小孩抵達當晚,之前不管多熱都從不開冷氣的鄰居,整夜傳出排水轟轟聲。

  夏伯伯終究不敵病魔。兒子離開台灣前,阿麗買蛇板給他。那次相聚的最後一個傍晚,小孩踏上蛇板在巷內滑行,阿麗於巷口守候,孩子小心翼翼的遠離,又笑臉盈盈的靠近。彎彎曲曲、忽遠忽近,也似這對母子十數年來的現實距離。不同的是,蛇板很快就上手,分別這件事,卻沒有因為多次練習而變得容易。為了掙錢,讓小孩和爸媽過更好的日子,阿麗到台灣後即擔任看護,一天工作十二小時,陪伴高齡八十七歲、需要洗腎、罹患躁鬱症的老太太。老太太心情不好會胡亂罵人,老太太淺眠,醒了就不準看護睡──阿麗用講誇張笑話的方式陳述這些。

  一天下午,顧伯伯突然從窗外大喊:「隔壁太太唱歌啊,她等你好久啦,來唱歌啊。」我連聲道好,直奔活動中心,路上就聽見女人花:「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女人如花,花似夢,」。歌本落在五字部,阿麗一定看到熟悉的歌了,一臉專注,手指滑過某句歌名,很快拎起遙控器按下歌號。前奏響,她捏緊麥克風:「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臉上流著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我好羨慕他,受傷後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單的,孤單的尋找我的家。」

  如果這首歌是從電視或 Youtube 聽到,我不會留意。阿麗跟我一樣有時破音有時搶拍,歌喉普通。可是,這就是阿麗的歌啊。當她紓緩不了的的無奈和渴望,那麼真實懇切的自歌裡釋放,力道太巨大了。我吶吶的說「好聽」,可能更想說,我懂。這個下午,顧伯伯的卡拉 OK 難得熱鬧,傳出移動的女人的心。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08.27
http://udn.com/news/story/7046/1147909)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IUG 護膚品】A+肌膚活化精華


「A+肌膚活化精華」一直是 Blissoma 的明星產品,除了 100% 純天然植物配方外,讓人驚艷的,還有它的質地與塗敷的感受。「A+肌膚活化精華」為奶芙似的乳霜狀,因蘊含小茴香而沁著甜蜜暖人的檸檬芹菜香氣,均勻按抹於臉龐,立即領受乳液浸潤,像肌膚很快地將它「吃」進去,三到五分鐘,臉部就湧現明顯滋潤感,彈性飽滿,但毫不窒悶,清新煥然的仿佛毛孔在呼吸。這種既保水又透氣的保養體驗,市面上護膚品並不多見。

「A+肌膚活化精華」融合二十種純植物有效活性成分,其中「小茴香」不僅散發辛芬,亦能緊緻肌膚、潔淨毛孔、平撫細紋、防止老化。「大馬士革玫瑰」則屬全球公認優質玫瑰品種,製作精油的極品,郁藏高單位維生素 C,幫忙安撫皮膚、止痕舒敏,宜人的清香有助鬆弛壓力、提振心情。「蒲公英」看似不起眼,卻其實是極好用的中醫草材,可平滑肌理,恢復光澤。

本品更運用了目前世界最新技術「超臨界 CO2 萃取」來提鍊胡蘿蔔與德國洋甘菊。「超臨界 CO2 萃取」不同於一般有機溶劑,不但具備強大溶解力和高度滲透力,且提取過程,不會使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也就是說,經過萃取的物質仍然保持完全的活性,同時沒有溶劑殘留的問題。如此一來,德國洋甘菊內的精油天藍烴、礦物質與胡蘿蔔內的維生素 A 皆能悉數封存,達到最佳護膚效果。

「A+肌膚活化精華」適合痘痘肌、油性肌、問題肌,或每逢換季就瘙癢泛紅的敏感肌。



|A+肌膚活化精華|

英文名稱:Smooth - A+ Perfecting Serum
適用膚質:粉刺肌膚、油性肌膚、問題肌膚
使用說明:面部清潔及化妝水後,取適量塗抹於臉部並避開眼周
產品容量:28 ml / 1 fl.oz
進口國家:美國
成分說明:茴香、大馬士革玫瑰、鐵皮蒲公英,蘆薈、鯨蠟硬脂醇、鯨蠟硬脂葡萄糖苷、金縷梅、蘿蔔根發酵液、胡蘿蔔,荷荷巴油、橄欖提取液、葡萄糖酸、金銀花、甘草、石楠花、佛手柑精油、大馬士革玫瑰、德國洋甘菊。



(刊登於《 IUG 天然有機護膚品》官方網站:http://iugbeauty.com/tw/)

【IUG 護膚品】深層修護舒緩水


「深層修護舒緩水」由 100% 有機植物所萃取的營養液製成,內含紅景天、羅勒、紅三葉草、金銀花、金盞、燕麥、甜瓜液、穀物醇、蘆薈汁、佛手柑等十種活性成分。

其中,「紅景天」蘊藏諸多植化珍貴物質,早於兩千多年前,青藏的民族就以它來抵抗在寒冷山區因缺氧而來的症狀,舒緩高原反應,活血益體、滋補元氣,《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都將紅景天列為罕見上品;其具備優異的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衰老,改善肌膚的暗沈、乾燥、斑點等問題,鎖水保水,避免肌膚外油內乾。「羅勒」幫助緊實皮膚,清潔毛孔,控制粉刺,被稱為「香草之王」。「紅三葉草」是少數含有「異黃酮」的植物,異黃酮的作用如植物雌性荷爾蒙,令皮膚健康光潤。「金銀花」在中醫裡屬一等良材,清熱解毒,調理瘡疤。「金盞花」則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擁有高度的保溼及滋潤效果。

連「燕麥」、「甜瓜」皆入護膚品,不止西方的香草,也有東方的藥草,「深層修護舒緩水」正像一杯讓皮膚解喝的世界精力湯,這是 Blissoma 獨到的眼光,也是他們尋找素材後,實實在在研究出來的成果。「深層修護舒緩水」的氣味較「深層保溼舒緩水」清雅,依玫瑰花香為主調,但溢滿明亮的柑橘氣息。噴頭設計,用途多元,可洗臉後保溼,亦可取它定妝,或隨身攜帶隨時補水,當作香氛芳療噴霧。適合油性肌膚、粉刺肌膚、問題肌膚。



|深層修護舒緩水|

英文名稱:Tone - Adaptive Energy Tonique
適用膚質:油性肌膚、粉刺肌膚、問題肌膚、混合型肌膚
使用說明:面部清潔後,距離面部適當距離,輕噴1~2下;亦可空調環境下隨時補濕保水;化妝後,可用於定妝
產品容量:112ml / 4 fl.oz
進口國家:美國
成分說明:水、有機紅景天、有機羅勒、有機紅三葉草、有機金銀花、有機金盞、有機燕麥、有機甜瓜液、有機穀物醇、有機蘆薈汁、玫瑰天竺葵精油、佛手柑、精油含有香茅醇、香葉醇、芳樟醇、檸檬烯。



(刊登於《 IUG 天然有機護膚品》官方網站:http://iugbeauty.com/tw/)

【IUG 護膚品】深層保溼舒緩水


你叫 Erica 嗎?這個名字來自寒冷的挪威,原為植物「歐石楠」。歐石楠葉片細小,粉色花朵出奇袖珍,如嬌柔的串串風鈴,卻抵得住冰原酷寒,似暗示了它所蘊藏的豐沛能量。歐石楠花富含熊果苷 A 和礦物質,對身體的淨化及容顏的養護非常有幫助,歐洲人會取其浸泡沐浴,去除倦怠,放鬆壓力。用有機石楠花作為主原料的「深層保溼舒緩水」同樣也能調理肌膚的疲憊、增進循環、強化抵抗力,使之健康透亮。

100% 純天然配方,細讀成分,仿佛攤開一張青草茶或蔬果汁菜單,除歐石楠外,還包括燕麥、牛蒡、問荊(馬尾草)、車前草、蒲公英、紫草液、蘆薈汁、黃瓜液、薰衣草、玫瑰草、香根草(岩蘭草)等十五種植物。其中,「燕麥」被譽為「超級食物」,不只營養,外敷更會安撫脆弱的皮脂膜,舒緩瘙癢,解除敏感,止痕保溼,溫和的程度連果酸換膚或雷射患者術後都能使用。

「牛蒡」則儲存大量胡蘿蔔素、維生素 A ,幫助肌膚柔軟細緻。「問荊」負責排除皮膚的多餘油脂。「車前草」、「蒲公英」、「紫草」的作用經過《本草綱目》的古老智慧驗證。另添加「小黃瓜」和「蘆薈」,鎮定肌膚,帶來淨白效果。

「深層保溼舒緩水」具備郁麗的薰衣草和玫瑰花氣,底藴卻是由「岩蘭草」釋放的誘人檀香及魅惑煙薰味。噴頭設計,用途多元,可在洗臉後保溼,亦可取它定妝,或隨身攜帶隨時補水,當作香氛芳療噴霧。適合一般肌膚、乾性肌膚、混合性肌膚。



|深層保溼舒緩水|

英文名稱:Tone - Intense Hydration Tonique
適用膚質:混合型肌膚、乾性肌膚、一般肌膚
使用說明:面部清潔後,距離面部適當距離,輕噴1~2下;亦可空調環境下隨時補濕保水;化妝後,可用於定妝
產品容量:112ml / 4 fl.oz
進口國家:美國
成分說明:有機石楠花、有機燕麥、有機牛蒡、有機問荊、有機車前草、有機蒲公英、有機紫草液、水、有機穀物醇、有機蘆薈汁、有機黃瓜液、甘油、薰衣草精油、玫瑰草、橄欖、乳香、香根草、精油含有芳樟醇、香葉醇、檸檬烯。



(刊登於《 IUG 天然有機護膚品》官方網站:http://iugbeauty.com/tw/)

【IUG 護膚品】溫和糙米芳療洗面乳


先想像一杯新鮮蔬菜汁的味道,你深深吸了一口氣,猜測裡面應該有檸檬、香茅、芹菜、柑橘、紅蘿蔔?這就是「溫和糙米芳療洗面乳」一開始就能夠給你的樂趣。

如果不喜歡研究護膚品成分,那 Blissom 或許有機會改變你的習慣,因為它的草本配方太迷人,往往光聽名字就想聞聞看用用看,比如溫和糙米芳療洗面乳中含有繁縷、大車前草、大馬士革玫瑰、白柳皮、紫錐菊、山蒼子、乳香、薰衣草、迷迭香等天然原料,不但是植蔬香氣的芳療來源,也從各種層面賦予肌膚淨白、鎮定、舒緩、滋養等多樣功效。

當然不能忘記主角「糙米」,將洗面乳擠出,米黃色的漿液中浮泛著淺褐穀粒。飲食上我們經常鼓勵人多吃糙米,因其蘊含大量維生素 E,增進肌膚對於外來傷害的抵抗力,減緩衰老鬆弛和色素沈澱,讓人自然而然就顯年輕亮麗。糙米也極富維生素 B,能平衡油水分泌,讓肌膚清透柔嫩。而且,糙米經過研磨浸泡後的細緻顆粒,更可清潔毛孔,幫助角質的柔軟與更新。

「溫和糙米芳療洗面乳」完全不含界面活性劑,所以沖水洗淨後,不但沒有過度清潔的緊澀刮利,反而潤澤飽滿,這種美好的感受也似會延續成心情般,祝福我們在面對一天的挑戰時保持彈性。各種膚質都可以每日使用,尤其推薦給敏感肌膚。



|溫和糙米芳療洗面乳|

英文名稱:Fresh - Mild Rice Facial Cleanser
適用膚質:敏感性肌膚、各種膚質
使用說明:早晚使用,打濕臉部後,取適量塗抹於臉部,以指腹輕輕按摩
產品容量:112ml / 4 fl.oz.
進口國家:美國
成分說明:有機繁縷、大車前草、有機大馬士革薔薇、有機洋甘菊、有機甘油、有機向日葵油、蘿蔔根發酵液、有機椰子油、有機山杏籽油、甘油硬脂酸、有機白柳萃取、有機大麻籽油、鯨蠟硬脂醇、葡萄糖酸內酯、有機紫錐菊提取物、白楊樹皮提取物、薰衣草的精油、山蒼子、玫瑰草、呂宋橄欖葉萃取物、乳香、香根草、三仙膠、迷迭香油樹脂提取物、有機穀物醇、精油含有芳樟醇、香葉醇、檸檬烯。



(刊登於《 IUG 天然有機護膚品》官方網站:http://iugbeaut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