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印刻文學】小村護樹誌

  安靜的飛雁新村這天聚集百位人士,在樹蔭下,跳舞演戲、欣賞紀錄片、分享彼此對這裡的回憶或期待。這是「藝術不移樹 Festival」,訴求:飛雁新村全區保留,作為地方的生態公園。當舞者蘇鈺茹穿著一身黑衣,雙手合併向上呈杓狀,緩慢步行於被榕樹鬚根緊緊包圍的倉庫邊,用身體展演樹的豐饒,延伸人為破壞的無奈時,我想起劉維茵的《小村種樹誌》:「放下恐懼,專心護樹;是卑微,也是力量。一條活路,一條有活生生動植物的路,我們謹慎涉足而過。」

  飛雁新村一九七○年完工,最多設籍僅一百四十人,「眷味」不似其他眷村濃厚。雖然小巧,眷舍地坪二三十坪左右,但庭院竟少則六十坪,多則五百坪,為什麼要那麼大的庭院?為了種樹。不求美化環境,卻待林木成蔭,遮蔽房舍,避免空襲,「人養地,地養人,都是園丁。」原來,早期能入駐飛雁者鳳毛麟角。近三千位考生報考官校,順利畢業約一百人。三分之一分發空勤,包括直升機、運輸機、戰鬥機,其中戰鬥機的飛行員又屬所有機種中限制最嚴格。從小隊員到累積臺灣海峽巡邏百次任務,加上戰績一百分,年滿二十五歲,才具立功結婚條件。娶妻後,才能申請眷舍──他們就是飛雁新村的居民。

  八○年代,各大航空公司爭相以高薪延攬退役之戰鬥機飛官,轉往民航局發展,至二○○一法院公告正式遷村時,飛雁只餘五戶人家。從此基地老樹環繞,玉蘭花、福木、榕樹、苦楝、大葉山欖、樟樹、楓香、蓮霧恣意生長。人影再現要待二○一二年了,臺南市都發局公開招標飛雁新村都市更新,照營建計劃,廣大綠地要被十棟近三十層的高樓大廈取代。今年,綠黨臺南支部和臺南社區大學發起兩次「樹籍清查」行動,引上百位民眾親自走訪、調查樹種、樹齡、樹圍,盼能保住樹木生存權和當地人的休閒空間。參與其中的創作者則持續思索「公民運動」、「環境保護」的另翼形式,在台南繼續寫著「小村護樹誌」。


(刊登於《印刻文學生活誌》no.144 August 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