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豐年社】凌波仙子守護的秋之味



  滿臉皺紋、氣色紅潤的老農夫牽出鐵馬,戴上斗笠,豔陽下,繞過一畦畦的菱角田,正值初秋,水深約六十公分左右的池子,漂浮的菱葉緊密地挨在一起,不時看見採收人員穩住身體重心,小心翼翼的踩著池中爛泥前進,翻揀菱葉,摘取褐紫色的菱角。



源自高鐵開發案的水雉復育區

  老農行至「水菱有機農場」,同時也是「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據點。一名黧黑瘦削的青年向前迎接,兩人針對田務聊了起來,老農種稻,似對有機栽培感興趣,交換一些意見後,他問年輕人:「阿賓,哩係有啥米撇步?」年輕人綻開笑容:「無啦,就是要忍耐。」這回答讓一旁經過的人也笑了。青年勸老農扭轉沒有農藥就種不出來的觀念:「你想想看,農藥是這一百年來的事,但作物已經存在千年以上了耶。」老人點頭稱是,恍然大悟的回應:「我阿爸就從沒有用過農藥,彼個時陣一分地六百斤呢!」滿意地離開,留下渾身散發顧問氣勢的青年,在鳥鳴聲中返回辦公室,他突然想起七年前,農場初初成立,根本不會有人來問問題,相反的,大家都覺得:伊係肖仔。

  阿賓,全名李鎮賓,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發起人,出生官田農家,官田以溼地聞名,農民多採一季稻米、一季菱角的方式輪作,是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在台灣的唯一棲地。但 1990 年,交通部規劃高速鐵路興建,其中路線 281K 至 282K 的橋墩,不巧坐落在官田的葫蘆埤及德化埤。環境影響評估雖於四年後通過,但條件之一即為「高速鐵路經過水雉、彩鷸等野生動物繁殖區之部份,尚未有具體保護措施,請另提保育計畫送審,未獲審查同意,該路段不得動工」。

  1998 年,環評審查會議決議應進行十五公頃的復育棲地租用,高鐵才可以動工,所以臺灣高鐵公司、臺南縣政府及農委會等單位,出資租用臺糖土地作為「水雉復育區」 。臺灣濕地保護聯盟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等民間團體也籌組「水雉復育委員會」,經營復育區。復育水雉眾人皆缺乏相關歷程,一切且戰且走。1999 年農改場開辦有機栽培課程,二十幾歲的阿賓接觸到友善環境的概念,深受啟發,惜市場接受度不高,苦無操作時機,直到 2007 年,莊孟憲老師引薦,阿賓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創立「水菱有機農場」,成為臺灣有機菱角種植的第一人。



觀察與分析 兼顧產量和生態

  不料頭一年,當慣型農法的菱角田一分地產量約兩千五百斤,阿賓卻是一分地一百六十斤,連百分之五都不到。究其原因,與土地依賴農藥過深,良性循環一時無法建立,導致水生作物大量孳生有關。「有一位阿伯每天早上騎腳踏車經過,看見我在爛泥裡除水草:『少年耶,你在做什麼?』我說:『沒啦,我在種菱角!』阿伯又問:『有人菱角種成這樣的嗎?』下午他回來,我還在除水草:『少年耶,你這樣不行啦!』」回憶過往,阿賓搖頭大笑:「我以為我會作死,只有一個慘字。」

  所以隔年,他飼育了一批綠頭鴨來剋水草,初期成效顯著。附近的野狗攻擊綠頭鴨,為此他還養鵝,藉由鵝的叫聲,一方面提醒綠頭鴨保持警戒,另一方面嚇跑流浪狗。但很快發現苗頭不對,綠頭鴨不止食水草,牠們什麼都吃,連水面下幼嫩的菱角都被啃光光,只好放棄綠頭鴨計劃。即使痛心,持續累積經驗,阿賓卻也越來越能依靠觀察和分析,掌握方法,例如猖獗的「福壽螺」。福壽螺繁殖能力強,每次產卵數平均約兩百五十粒,一不留神讓其密度過高,大半菱角幼苗都可能被吞蝕殆盡。起初入夜後阿賓每天來菱田撈螺,隨即發現如此太瘋狂,別人眼中的他「白天在這,晚上在這,乾脆蓋一間房子住這!」於是,阿賓發揮研究精神,將暗暝分五個區間,兩小時逛一次,依序記錄福壽螺數量,歸納出晚上八點到十二點福壽螺群體出來下蛋,最適合一網打盡。苦茶粉亦能驅趕福壽螺,但含有油質,溶入池中過多會破壞生態,扼殺菱角,所以阿賓又想出妙招:他只於傍晚時分在堤岸邊潑灑一圈苦茶粉,夕陽西下後,福壽螺自將爬經,沾染粉末。這才減緩了福壽螺對菱田的破壞。

  沒想到 2009 年底,官田地區爆發水雉毒害事件,源自春耕之際,為防止麻雀等鳥類啄食田裡種子,農民將部份種仁加熱,使之失去結穗能力,浸泡農藥,與正常種子一同灑播,短短兩三個月內八十五隻水雉誤食毒種子而死。農委會高度關注,緊急委由林務局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介入,一方面補助插秧費用治標,另一方面推廣有機理念治本,鼓勵農民轉作。初期因參與有機栽種的農地零散,無法通過嚴格的有機驗證,另設「綠色保育標章」。



農人照顧環境 需消費者支持

  生態是整體的平衡,耗盡心神與氣力,水菱有機農場的產量和品質總算在第三年有了起色,2009 年阿賓成立「臺南市官田區蔬菜產銷班第 17 班」,與十一名班員共同生產有機「四角菱」,水菱有機農場則持續耕耘具慈心綠保標章的「二角菱」。二角菱市面常見,產季約中秋前後。四角菱較二角菱多一對角,不方便直接剝殼就口,通常脫殼成菱角仁販售,煮湯或熬粥,產季為每年四月到七月中及八月底到十月初。

  2011 年初,阿賓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農夫與班員進一步組織「友善大地有機聯盟」,結合生產、分裝和通路,依保證收購價格的模式,遊說老農從事有機栽培。勤懇於與老農溝通、搏感情、傾囊相授、巡田、留意病蟲害、提防偷撒化肥或擅自用藥、最後協助收成和送驗...過程充滿挑戰,例如有機驗證費用一年至少四五萬,一般小農無法長期負擔,綠保雖可視為轉作有機的緩衝,但需事先和通路簽約,末端價碼確立,極難更改,加上消費者觀念或經濟的限制,所以,今年綠保的收購價格竟然和慣型的拍賣價格差不多。阿賓非常擔心此一狀況動搖農民投入綠保的意向,畢竟他們秉持有機的規格,光有機肥料成本就是一般肥料的八倍,遑論其他心血。

  部分年輕農友希望直接與消費者互動,創造信任關係,使用網路行銷,但這也不容易,阿賓指出:「菱角有季節性,並非一年四季,消費者今年買了你的產品,明年不見得記得你,品牌建立困難。郵寄上,農產品的生鮮期限和外貌好壞不好掌握,需要冷藏,運輸貴,不像衣物不怕碰撞。」困難重重,挫折的時候,就望望菱角田,那被稱作「凌波仙子」的水雉正划過水面——經過這麼多年眾人努力,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地面積已超過十公頃,水稻及菱角契作面積更達十二公頃以上。水雉死亡則大幅下降為個位數,甚至,族群數量正逐年增加。



(刊登於《豐年社》104/11/16 65 卷 22 期)





【南方影展】航向中國城的幽靈船


(圖片/電影劇照)

他帶她去廢棄的 KTV,殘破的屋內滿是鴿子:「人搬走鴿子就進來了。」她問:「那這裡爆破後呢?」他答:「再搬去人搬走的地方吧。」接著一幕,一隻鴿子從窗口飛出,男女信步通過長廊,然後又一幕,一件衣服孤零零地掛在中庭牆上。兩相對照,浮現邊緣族群或個人記憶的無奈:有些能飛,有些被牢牢釘住。
 
《城中城》,「南方影展」市民影像競賽參展片,背景為台南「中國城」,結合劇情和寫實,兩者各具作用又隱隱纏繞。例如「夜上海」一曲串連劇情和寫實。例如居民認為:「你們下去看看以後就不會再來了」,下一幕男女主角下樓唱歌,氣氛愉快。例如公部門指出中國城昔日為安平港舊碼頭(註一),呼應首幕男主角收集大廈漏水供消防用,彷彿傳達:整個中國城正是一艘待燒的破陋沈船,停在港口。
 
很有戲的大叔受訪時提及,台中威爾康餐廳大火後,傳聞幽靈船飄來中國城頂樓。男主角為中國城的管理員,桌上一直有著不同顏色的紙船,難道他對幽靈船感興趣而來此任職?「菸」也是劇中重要媒介,男主角一抽菸,女主角就出現,她稱她十年前住過中國城,威爾康事件即發生於 2005 年,她說:「燃燒後變成一團煙霧,從來不會有人記得是哪一根特定的煙。中國城也是這個樣子嗎?」
 
「只要有新的誕生,舊的就會被遺棄,人就是這樣喜新厭舊嗎?」男主角回:「這就是進步吧。」對比公部門的陳述,拆除中國城是為恢復「更早以前」的安平港舊碼頭,突顯新與舊之間、退與進之間的弔詭。
 
當官員說起居民共識時,導演剪了中國城入口的畫報進來,畫報裡人人牽手一團和氣,但全是剪影,似也暗示「居民共識」的面目模糊。
 
導演在形式上的創造和「玩」,是《城中城》不同於其他市民競賽片的一大特質,可惜男女主角每每讓我出戲,文藝腔過重,即便視為風格(或者真有人這麼講話),表演者的氣場和能量仍顯不足,尤其「夜上海」那段生澀尷尬,應也牽涉到導演和編劇形塑角色的功力。不過我依然欣賞《城中城》的主題:
 
能代表城市的絕對不會只有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在中國城人人喊拆、甚至喊炸的現在,需要一艘船帶領我們航向建築裡滿載的幽靈。
 
 
註一:引影片中受訪者言。但稱「安平港舊河道」並不準確,今中國城位於中正路尾,昔日為台南運河的一部分,曾設有「台南船渠」,因延伸進市區,狀似盲腸,又被喚作「運河盲段」。


【城中城 Goodbye Chinatown】
 
吳妍萱 Wu Shane
臺灣│2015│劇情│19min│普


(刊登於《南方影展》官方網站 2015.11.18
http://festival.south.org.tw/21335260413828335611/4)

【南方影展】奈良之夏:給旅人和創作者的柿乾搭訕法(咦)


(圖片/電影劇照)

想到奈良,一般想到的是鹿吧,不然就是奈良美智(應該不會)。所以當看見片名譯為《奈良之夏》(原名:A Midsummer's Fantasia),且「南方影展」片單簡介稱其日版《愛在黎明破曉時》時,我情不自禁浮現男女主角在鹿群中嬉戲的畫面(喔喔喔喔喔)
 
但沒有,不止沒有,女主角還說她之所以逃離奈良公園來到僻遠的五條市,正是因為鹿突然出現:「打壞了我的心情。」(好過分的抱怨,如果是鹿的話,打壞我的一切都可以喔)她決定去更安靜的地方,在遊客中心問路,認識栽種柿子的年輕農夫,他起先引導方向,隔日成為導遊,頂著豔陽,兩人邊走邊聊,五條市的景緻就從旁不斷流過。
 
韓國籍導演張建宰非常善於處理對話,透過對話的停頓、遲滯、重複,形塑角色個性,營造男女間暗生的情愫,試探、羞怯與曖昧,也牽出人與地的關係,比方男主角推薦女主角嘗試遊客中心的柿乾,一路詢問:「好吃嗎?」「真的嗎?」「所以沒有那麼好吃囉?」「啊,果然還是沒有那麼好吃...」(女主角至此應該知道她碰見比鹿更盧的男人)
 
男主角接著坦誠:「其實柿乾是我做的。」(女主角的神情猶如被鹿角攻擊:「哄豆?絲鉤以~~~~」)柿子是五條市特產,蘊藏風土,男主角看似在意柿乾,更想問的或許是:妳喜歡這裡嗎?妳覺得我如何?
 
這是「櫻之井」的開頭,全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章「初戀」講述一韓國導演為了拍攝電影,和助理來到五條市作田野調查,採黑白基調,充斥訪談鏡頭,洋溢寫實風格,也確實是張建宰的際遇——受「奈良國際電影節」(なら国際映画祭。由日本導演河瀨直美於 2008 年和居民共同創立)之邀來奈良拍攝長片。
 
第二章「櫻之井」可視為該位導演田調後的作品,亦可當作導演的夢,甚至地方的真實。「櫻之井」擁有「初戀」中導演和老中青三代居民交流的種種元素,卻又經過挪移、變形、詮釋,藉由兩篇並置,能一窺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因此,「初戀」這一命名,一方面指涉導演被居民的初戀故事給感動,另一方面透露他初訪此地的喜愛。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語言的輪轉。導演說韓語,嚮導或居民說日語,兩者之間需靠助理協助翻譯。有趣的是,老人家似乎持方言或具口音,拜訪耆老時,長者說的話,每每需經青年先整理一遍,助理才能再翻給導演知道。
 
想起在菲律賓的經驗,我住的小山村不是每個人都學過英語,大部份人講菲律賓語(由 Tagalog language 發展而來),我和一起去的朋友都不識菲律賓語,但她英語很好,我略懂略懂。一天,我們去找鄰居聊天,就出現不斷轉譯的狀態(菲律賓語-英語-華語),我無法具體掌握談話脈絡,卻總有不必仰賴語言的線索,例如表情、眼神、姿態、碰觸、光線…那個下午,我被這些能量給深深擁抱。
 
「初戀」中,導演因為語言隔閡,得到的內容已是二手的二手,但他屢屢在訪問最後希望能跟對方好好握手。第一次還以為他客氣,第二次,知道是心意。
 
「櫻之井」男女主角的__也是從手開始(我就不劇透了),何況,縱使女主角通曉日語,愛情,仍需翻譯。
 
全劇溫暖平順,懸念與悵然間,自然地綻出微小而燦然的花火。
 
如果你喜歡旅行、喜歡奈良、在旅途中曾經遇見難忘的人,《奈良之夏》會勾動你的回憶。如果你想替一處做記錄,卻偶爾對自己「不夠在地」的身份感到猶疑彷徨,這部作品能給你一些陪伴或啓示。
 
張建宰陳述他對五條市的鍾情,卻不諱言,身為旅人,對遠方的著迷,猶如初戀。即便如此,身為一願意柔軟也願意被觸發的人,我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跟當地一起留下一口櫻之井。
 
 
【奈良之夏 A Midsummer's Fantasia】
 
張建宰 JANG Kun-jae
南韓、日本|2015|劇情Fic|97min|韓日文發音|中英字幕|普
 
2015 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
2015 瑞典哥特堡國際影展
2014 韓國釜山國際影展 最佳導演
 

(刊登於《南方影展》官方網站 2015.11.16
http://festival.south.org.tw/21335260413828335611/2)

【IUG 護膚品】月經:引動女人的生命敘事



「錦文一站起身,整桌官員安靜了下來。錦文的經血流得到處都是,她坐的白色塑膠椅中央的凹陷處,已經淹成紅色池塘。她既驚嚇且羞愧,卻沒有道歉,彷彿根本沒看見後面那紅色小池塘,昂然緩慢地走開,力持腳步平穩,走到門口,她看到自己的下半身被大量經血染得溼透。」——李維菁・《生活是甜蜜》

妳還記得初經來潮的感覺嗎?驚嚇、茫然、或者憎惡?可能也帶著模糊的近似長大成人的驕傲與喜悅?自這天起,妳擁有生育能力,和即將陪伴妳二三十年的週期。但大半的時候,妳不怎麼喜歡月經吧,它不只代表青稚的結束,更帶來身心的不適。

古代人賤斥月經為穢物或病徵,即便現在,經期中的女性也往往被禁止出現於宗廟或祭儀等神聖場所。雖然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明文規定,女性每個月得請生理假一日,但現實職場,這幾乎是沒辦法也不可能請的假。即使經痛嚴重,多數女性選擇隱忍,公共領域預設的是沒有月經的身體。

就算大家都宣稱月經再正常不過,卻總避諱談它,神神祕祕,我們也早早學會了用「MC」、「小紅」、「大姨媽」、「好朋友」、甚至「那個」來代替「月經」。我們在便利商店接過店員遞來的準備盛裝衛生棉的牛皮紙袋;當流量大時,擔心月經滲漏;經血沾染衣物,感覺羞恥、出糗。但既然月經是生理不可避免的運作,為什麼顯露它,竟讓人如此焦慮與尷尬?

可見,月經仍有汙名。月經常常像妳必須去處理的客體與難題,但妳知道,它就是妳,妳的一部分,由妳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和卵巢共同製作,成為妳的子宮內膜,滑落到妳的陰道。貶抑它等於拒絕了一個專屬於女人的獨特經驗。因此,這篇不談科學知識,不談減緩經痛,不談衛生用品,這些資訊夠多了——不如聊聊在隱蔽、治療、消費之外,月經還有哪些可能?

月經引動女人的生命敘事,標記女人的重要經驗,例如初經、懷孕、孕後第一次來經、停經。月經更和時間連結,似一節拍器,例如我傾向將重要約會排在經期結束後的頭一個禮拜,因為那段日子的我明顯輕盈安適;偏好將旅行排在經期結束後的第二個禮拜,因為那段日子的我特別活力四射。

月經期間,敏感度增加,除必要工作,我盡量獨處,經驗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挫折、沮喪、憂悶等不被現代規範容許的負面感覺,此刻它們終於被荷爾蒙帶至表面,隨一股紅色暖流溢出。

經期或經前症候群經常被人們標籤為失控狀態,甚至拿來開女性玩笑,但月經也能給我們觀察自己的能量、和自己對話、允許疼痛與好好照顧自己的機會。藉由每個月的流動,組織起女人的生命曲線,一如西蒙波娃在《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所寫:

「對自己流血的身體依然感到驕傲。」



【聯合報】吵架是因為?

  送你去搭車,路上順手拿了一份報紙,等車的空檔,我們一下子把它捲成劍,當街玩起互刺對決的遊戲,一下子將它當作聽筒,輪流就著兩端傾聽和說話,笑成一團。回家後,看見拗爛的報紙,突然領會:同樣一個東西,可以是互相傷害的劍,也可以是對話的工具。這是我們共同學習的其中一件事。童話裡,當王子遇見公主,總是「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年少時,曾經以為和當時交往對象的爭吵,源自於我們不是彼此的「那個人」,而輕率分開。

  在一起,固然有無數無法被取代的記憶,但也會有必須要共同承擔的摩擦,涉及到交往前並不熟識和即使交往後也會有不同處境的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只是我們的文化透過書籍、媒體,經常將戀愛描繪成玫瑰色相遇,以至於當我們在戀愛中遇到分歧時經常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如何說話,又因為彼此貼得太近,放大了所有動作的攻擊性,最後解決的方法不是斷然分手,就是避而不談、假裝沒事,但核心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結果還是有下一次的引爆。

  最理想的關係不見得是「不爭執」,因為不爭執也可能是雙方的冷漠或一方的妥協。「爭執」反而是協調兩方期待的機會,也是增進彼此認識和感情的機會,只是當拉扯發生,兩個人對於吵架的原因有沒有共識:吵架是為了分手嗎?還是為了更快樂的在一起?如果是為了更快樂的在一起,那「怎麼吵」就很重要。我們之所以對某些情境和語言劍拔弩張,往往不只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有更多過去在鬱結,例如父母關係、從前的戀愛、這段戀愛中所發生過的事,曾經的創傷在煽動。所以,情緒的崩裂經常是療癒的入口。

  先釐清自己為什麼那麼生氣,憤怒經常源於悲傷,在憤怒還沒有過度為悲傷之際,不隨意說出毀滅性的話:「那就不要在一起好啦。」愛自己,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將別人排拒在外,以冷漠對抗;愛別人,也不是為了保護別人而隱藏真實的意念,而是梳理自己的思路、肩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明確溫和地說出自己的要求,和體會並接納對方的悲傷或憤怒,同樣重要。

  就在這些苦澀、勉力的過程中,看見並釋放自身的黑暗匱乏,明白需要溫暖和愛的事實,於是萌生要用我的手穩穩地去牽回你的手的篤定。於是,更認識了你、和自己。吵架原來是因為缺愛,我們原來,還有這麼多愛。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11.05
http://udn.com/news/story/7044/1293591)

【聯合報】當女人入陣

  即使裹上一層厚厚舞台妝,她的年齡感覺起來還是比我小。她說她本來念幼保科,後來轉去台灣戲曲學校學習歌仔戲,畢業回到台南,平常在麥當勞上班,劇團有表演就來幫忙。歌仔戲是跳給神看的,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時間都安排在還沒有人來或人都走光了以後;戲台的斜對角則有一台巨大炫目的電子花車,給人看的。

  當辦桌開動、電子花車演出,她穿著便服、帶著濃密睫毛誇張腮紅,獨自在打有詭異綠光的戲台上,反覆練習拋擲棍棒,等待流水席結束後他們酬神的戲。台下食客聊天乾杯、遠方電子花車時而哀怨時而歡樂的歌,好像都不在她的世界裡。她真的喜歡歌仔戲。那她曾經覺得孤單嗎?總在人不在的時候表演,但神的鼓掌或叫好,她看得到嗎?還是根本不在意?我想知道,為誰而跳...後台還有一位不滿一歲的小孩、三隻小型犬,始終怡然自得、不哭不叫。她笑著跟我說,在劇團長大的小孩和狗,不怕吵。

  定居台南後,我對酬神儀式產生興趣,跟了幾次繞境,留下平面記錄。今年受邀擔任「南方影展」市民競賽單元評審,共七支影片進入決選,就有兩支紀錄片關於陣頭:《集和吧!蜈蚣》講學甲集和宮蜈蚣陣繞境,《入陣》講八份姑媽宮宋江陣準備西港卦香。它們讓我思索起:主題為陣頭的電影或紀錄片,除了突顯「團結信念」、「熱忱態度」、「文化傳承」外,還能有什麼?

  學甲集和宮擁有全台唯一僅存用人力肩扛的蜈蚣陣,《集》片因此用「肩膀扛轎」連結「承擔」,點出蜈蚣陣的重要意涵。更找出過去被扛的小孩如今已是能扛人的青年,在同一人身上看見時間,讓人印象深刻。《入》片的設定則很有意思的聚焦在百日前置,開始於暗館,結束於香科即將開始。姑媽宮宋江陣因團員不足,必須廣納外庄人及女性,不過兩支影片都沒有提及:村民意願為何低落?跟工商業社會的作息或陣頭的污名有關嗎?「打破禁忌」對村民的影響是什麼?庄內有分歧的想法嗎?外地人和女性的參與又有什麼不同?《入》片多次拍到一名小女生跳宋江陣,單從畫面她的認真程度不遜於成人與男性,甚至更佳。 她在片中卻沒有任何發言,一如《集》片乘坐蜈蚣陣的小孩。

  自古陣頭都是非常陽剛的儀式,但其中永遠不乏女性,比方隨隊繞境的女性家人、女性志工、女性化妝師,現在還有女性宋江腳,她們不只是輔佐或支持的角色,入陣後,她們也展演出自己的自主性。關於陣頭的詮釋,我有更多期待。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2015.11.18
http://udn.com/news/story/7046/1323263)

 

【山里】老茶館的說書人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ocj9onm)

茶,由東向西,經過逾七千公里的「古絲綢之路」,成為如今敘利亞不可或缺的飲料,揹著大茶壺的小販流動在大街小巷,只要有人招手,即取出腰間環繞的紙杯,注入紅茶或綠茶。獻茶亦是敘利亞的文化,客人的茶必須隨時滿杯,一旦主人不再為你斟茶,就該是離開的時候。敘利亞為古絲綢之路最西端,也是當前全球注目之地、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主要活動區域。
 
黎巴嫩與巴黎等地接連發生攻擊事件,侵略、暴力行為該被嚴厲制止與譴責,但細究歷史我們亦會發現,IS 雖是敘利亞與伊拉克國情的特殊產物,其擴張卻和西方國家干預中東政局密切相關。 
 
激發中東戰火和極端主義的始因,可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講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垮台後,英法兩國私下協商,將敘利亞、黎巴嫩和一部分伊拉克歸為法國託管地,約旦及另一部分伊拉克歸為英國託管地。肆意劃分國界,缺乏文化分佈的考慮,撕裂了族群生態。列強為求鞏固勢力,更刻意扶植特定少數,離間不同派別、部落與種族。
 
例如 2003 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拉下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海珊政權,支持什葉派的 Nouri al-Maliki 就任總理,但往後貪污嚴重,民不聊生,al-Maliki 甚至持續打擊遜尼派和庫德族。面對次等公民的待遇,遜尼派的被剝奪感日益增強,「阿拉伯之春」期間參與抗議,卻被安全部隊逮捕、拘禁、槍殺,憤恨的遜尼派群眾轉而投入 IS。
 
另,敘利亞七成為遜尼派阿拉伯人,但什葉派分支的總理阿薩德(Bashar Assad)在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下,獲得政權,遜尼派則受到大多穆斯林國家及歐美等國的支持。族群分裂激化,終致 2011 年爆發敘利亞內戰。遜尼基本教義派的 IS 亦在連年征戰中站穩「反什葉派阿薩德」立場,接收美國資助敘利亞反抗軍的軍火,於 2013 年迅速崛起。
 
另一頭的歐洲,擁有中東背景的移民二三代則普遍宗教及政治地位低落,長期生活於社會邊陲,在西方世界缺乏歸屬感。藉由社群媒體,IS 吸引到他們的認同和投身。
 
敘利亞,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流傳著許多動人情詩、民間傳奇、文學經典。大小茶館內設置「說書人」高位,只見說書人捧起硬皮書,大聲朗誦,時而激昂憤慨,時而低迴不已,送餐的侍者亦與他唱和,博得滿堂彩。說書人最愛講的橋段為「Layla and Majnun」:阿拉伯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敘利亞內戰進入第五年,已二十五萬人死亡,一千一百萬人流離,形成二戰後最嚴重難民潮。「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說書人漸漸消失,老茶館很少新事,Layla and Majnun 那隱匿的愛、無法結合的痛苦、自我放逐的旅程,卻始終讓敘利亞百姓落淚。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一語出自:
http://whogovernstw.org/2015/04/17/jungfengtsai4/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1.17
http://tinyurl.com/ofn3nan)

【山里】茶壺鬼



今天是萬聖節,縱觀不同國家的鬼節,雖然沒有跟「茶」相關的鬼,卻有跟「茶壺」相關的鬼,出現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你看過動畫《神隱少女》嗎?那時世界渾沌不明,陰陽共存一處。人類白天活動,待夜幕低垂,街上魑魅魍魎,人稱「百鬼夜行」。有趣的是,隊伍中包括破掉的茶壺、損壞的鍋碗瓢盆。不有趣的是,據聞一旦目睹即會因詛咒喪命,解法為誦念經文。
 
百鬼夜行,其實反映了海外貿易下日本人對浪費的焦慮。西元 894 年日本最後停派遣唐使,自此奉行鎖國主義,只見中國商船赴日,直到南宋時期,日本商船才往來中國。宋商攜帶大量茶碗、錦綾、香藥、文具、圖書至日本,資源多了起來,對物件的愛惜程度不如過往,老一輩因此害怕,被濫用的東西將化成「付喪神」人間作亂。這個傳說逐漸變為茶餘話題,不再引人恐懼,不過,或許真有付喪神?
 
日前,一尾抹香鯨在台灣八掌溪出海口死亡,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結果牠的胃裡塞滿漁網與塑膠袋,導致進食困難——人類是加害者,亦是受害者:最近中國東部師範大學科學家調查中國市售食鹽十五個品牌,發現竟都含有「塑膠微粒」,尤其海鹽,每磅甚至多達一千兩百粒。
 
科學家認為,這些塑膠微粒來自海洋汙染物,如被丟置在海邊的塑膠垃圾,及排放進海洋的合成衣料纖維與添加柔珠的去角質產品。經海浪和太陽作用,它們破碎得極為細小,難以和鹽分開。
 
雖然台灣已改用電解製鹽,但日曬製鹽地區的人們仍飽受威脅;況且,海洋廢棄物問題依舊會隨食物鏈和大環境,回到我們的身體,影響我們的健康——人類是受害者,亦是加害者。
 
想避開嚴厲/鹽粒的付喪神?解法唯:減塑慢行。
 
 
▲推薦閱讀:
 
【聯合報】不要再讓抹香鯨哭泣!挑戰三十天不用塑膠袋活動
http://udn.com/news/story/9/1275453

【自然經典選讀】鹽巴裡的塑膠
http://tinyurl.com/qh5ty6l

【兩分鐘動畫】塑膠微粒的故事
https://youtu.be/pmWip62E1b0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30
http://tinyurl.com/q2vyzfs)

【山里】瑯琊榜裡的茶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o9349kw)

大受好評的電視劇《瑯琊榜》剛結局,喝茶的觀眾一定注意到,劇中充滿茶侍與茶品。主角梅長蘇為愛茶之人,賓客臨門,總遞香茗。即便被抓入「九死一生」的懸鏡司(皇帝的特務機構),夏首尊竟也準備了一盤、一壺、兩杯。審問前,梅長蘇迫不及待斟茶來喝,頻頻皺眉:「夏大人啊,你這茶也太次了吧。」形塑他的從容,也顯示他對茶追求。那,梅長蘇最喜歡什麼茶呢?
 
第四十二集,茶是重要角色。靜妃經常炮製花茶,內廷司黃主司遂專程送上春茶,不料侍女說:「娘娘炮製花茶,一向只用峨眉毛峰,別的青綠茶都不用,更別說這武夷茶了。」但靜妃依舊留下兩包武夷茶,命人持貴重的紫檀盒盛裝,要給兒子景琰帶回去。熟知劇情者或會察覺,景琰平日慣喝水,所以,茶是給誰的?
 
鏡頭一轉,另一頭,梅長蘇接過霓凰郡主專程從閩州送來的茶,才喝一口就笑道:「果然好茶!」閩州,應屬武夷茶。那麼,靜妃娘娘的舉止也不奇怪了,茶原來要透過景琰,轉手給梅長蘇。靜妃和霓凰郡主都是梅長蘇的舊識,自然熟知他的喜好。
 
梅長蘇獨鍾武夷茶這一編劇設定,十分巧妙。武夷山從魏晉南北朝起,就因文學家讚譽而有「碧水丹山」之稱,是烏龍茶故鄉,台灣凍頂烏龍亦取種於此。武夷山地形深巖,茶園多處岩壑陡崖之中,礦質豐富,孕育出淺嚐柔和、細品骨感的深沈韻味——這恰恰符合梅長蘇歷盡滄桑的人生與個性。
 
為方便美術設計,《瑯琊榜》依魏晉南北朝作故事開展的支點,但架空歷史,背景並不完全落實在朝代上,因此其中有許多茶的「穿越」,比如前述「峨眉毛峰」,產自四川雅安,雖然茶湯碧郁、滋味濃潤、香氣秀逸,卻其實新近才聞名。又如青瓷茶器和日本鐵壺的造型,皆頗為現代。
 
不過,魏晉南北朝可以說是茶文化的萌芽期,皇宮顯貴及文人雅士盛行「以茶養廉」,待客奉茶,表達志向,一如《瑯琊榜》的精神——這普及了茶生活的戲劇,用茶傳達出優雅超塵的時代氣質。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23
http://tinyurl.com/o233lw4)

【山里】重陽,從避禍到崇老



年齡逢九不宜嫁娶,老人家不過逢九的生日...我們幾乎都還遵從著這些禁忌,但你知道民間為什麼會有這些習俗?「九」不是天數嗎?古代天子稱「九五之尊」,天公生也在正月初九,更不要提明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日月並陽,兩九相重——被認為是值得慶祝的吉日。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經》陰陽兩極的哲學觀,影響漢人千百年來的生活,上古以一個太陽和一個太陰組成一天:起於太陽,沒於太陰,形成數字上「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概念。陽數做陽事,陰數辦陰事,所以東方的住宅樓梯皆單數階,墓園樓梯則相反。
 
「九」最大陽數,自屬帝王之數,為區別貴族和平民不同的階級,封建社會中百姓當然忌諱,年齡逢九不宜嫁娶,老人家不過逢九的生日,就怕誤用九引來災難。不過九月九日既是一天,如何跳過?配合秋季特性,這才有了飲菊花茶、菊花酒、插茱萸、登高或賽紙鳶(今風箏)等歲時祭儀。
 
那重陽節又是如何演變出敬老意涵?一方面因菊花性甘苦,具清熱平肝功效,傳說重陽用菊花泡茶泡酒,延年益壽。另一方面登高散步,促進健康。1977 年,台灣內政部遂將重陽節訂為「老人節」。
 
重陽,從避禍到崇老,似乎也透露著,身體與皮相的改變盡為自然,內在的熟成和經驗的積累,反而讓我們在歲月中活得更加自在坦蕩;一如壺,水往裡走,淳厚包容,出湯緩慢,卻替茶說出了它最縝密的語言。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0.20
http://tinyurl.com/oysaw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