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山里日紅】蕹菜送客


俗話說「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為什麼是七月半?
 
閩南、台灣一帶視現在、也就是農曆七月為「鬼月」,七月半「中元普渡」超渡孤魂,須準備牲禮、飯菜、茶酒、紙錢、線香等,而「養鴨」即昔日台灣農家最常見的副業,所以鴨子往往會在這一天被宰殺。另一俚語「做鬼都搶無蕹菜湯」形容動作慢的人,也跟鬼月有關。若循古例,蕹菜湯(空心菜湯)是必備祭品,得在普渡後傾倒於路邊或牆角,向晚一步沒吃到的好兄弟們宣布:「我真的有辦普渡喔。」選擇蕹菜的原因紛紜,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大道公)顯靈。
 
明鄭時期,兵荒馬亂,客死異地他鄉的無主孤魂甚眾,保生大帝因此指示信徒摘取在地盛產的蕹菜,作為藥膳,一方面平撫死者病苦,一方面解決生者饑荒。這典故不但將生死置放於同一平面檢視,以現今國際化的飲食習慣來看,又尤其彰顯出當季當地對養生的可貴。另一說法則極富比喻之趣:連根帶葉的空心菜燙過就好、不必煮熟,這「半生不熟」的狀態,代表人鬼相隔一線卻距離迢遠,顯現人的敬畏。
 
蕹菜無心,除了說明祭祀對象虛空,暗示己方「無心留客,吃飽請走」,也期待藉此清除人世惡心。全國唯一「孤棚祭」上,「安平港仔尾靈濟殿」更將蕹菜綁入五公尺高的青竹串。
 
奔馳的想像力當然不僅發揮在蕹菜,金門瓊林里的普渡會拜「龍眼」和「冬粉」,因為龍眼枝可當扁擔,冬粉絲可當繩索,理由是...
 
方便先人打包——相較蕹菜,這也太「有心」了。
 
替祂們奉上一杯茶,鬼月,其實就是對靈魂的尊重。如此一想,不只恐懼,不只行禮如儀。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08.18
http://tinyurl.com/ptzly3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