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jsrsozl |
主角古阿明的姊姊叫「古茶妹」,每當茶園生蟲,阿明和茶妹都得請假,幫父親抓蟲,古阿明因此畫出猙獰的「茶蟲」——吃光抹盡的世界——奪得全球大獎。「魯冰花」之名出自該花英文名「Lupine」的音譯,種子富氮,所以戰後「平鎮茶業試驗所」在桃竹苗丘陵地,推廣魯冰花,栽於茶樹旁,作為肥料。後來化肥盛行,魯冰花漸漸沒落、消失。
桃園縣縣議員不識「鍾肇政」,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卻也有不少民眾確實不曉得他是誰。值得注意的是,多數人聽過林良、余光中、席慕蓉、琦君的名字,就算沒有認真讀過他們的作品,但如果提到吳濁流、鍾理和、葉石濤、李喬,恐怕就不是那麼熟悉。這只是「水準」或「素質」的問題嗎?
跟時代、政權也很有關係,這群作家大半接受日語教育,以日語為對話和書寫工具,但戰後國民政府實行「國語」政策,他們等於要重新學習新的語言來創作,且通過外省編輯的審核,和原本就使用華語的外省作家競爭,加上 1960 年代反共文學當道,鍾肇政等人卻極力書寫台灣鄉土,自然屢被退稿。
於是,鍾肇政想盡辦法聯合本省創作者,組成文學團體《文友通訊》,以郵寄傳閱各人作品的方式,匯集意見,擬定投稿策略。1961 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刊登於聯合報,是本省作家首次在主流媒體進行連載,沒想到,他立刻寫信給鍾理和,跟他說明連載的結束日期,承諾對方如果在那之前完成長篇,他就幫忙投稿:
「我們一起把這個陣地佔領下來。」
同年鍾肇政又發表《濁流三部曲》,開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濁流三部曲》及其後歷時十年書寫的《台灣人三部曲》皆以客家族群的生命經驗擴及台灣的社會變遷,因此不少篇幅闡述了採茶情景和山歌魅力,鍾肇政認為:「客家人與福佬人雜處的地方,一切都是福佬人佔上風,客家人也多以福佬話交談,唯獨客家山歌能風靡所有的人。」
▶推薦閱讀:因為鍾肇政不只想到他自己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1326334
(刊登於《山里日紅》臉書粉專 2015.12.11
http://tinyurl.com/gmjb9l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