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台南美術】替老樹奉茶的先驅——葉東泰


2013 年孔廟的「禮門」被壓垮,木樑斷裂,碎瓦滿地散落。原因是一旁約六十歲的老榕樹感染「樹癌」褐根病,加上連日雨落、土壤鬆軟,倒向禮門。

老樹罹病死亡在孔廟不是單一事件,公共工程執行不當,過度打掃與踩踏,皆造成土質硬化,使老樹群幹枯衰懨。不止孔廟,民生綠園、台南公園的及台南運河畔也有這樣的危機。「奉茶」、「十八卯」創始人葉東泰,遂於事發後一個禮拜在孔廟義路上舉辦「失禮茶會」。

只見他引居民席地而坐,用茶席及音樂緬懷失去的禮門,吟誦與樹有關的句子詩詞,反省我們對環境的失禮:人人都想喝好茶,好茶當前,無不躍躍欲試,嚐嚐味道,但美景當前,往往漠視。

樹供我們乘涼,過濾塵埃,汰新空氣,我們卻什麼也沒替它做過,真是失禮。茶與地景的結合,就這樣以無限溫柔,替人們拓出思辨與交流的空間。除了美學的創造外,茶席、茶會也可以是社會參與的行動。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葉東泰出生澎湖,後舉家搬遷至台南,二十四歲時,海安路一家泡沫紅茶店要頂讓,因此跨入茶館領域。1995 年,他發現公園路一棟老房子,二樓的格子狀窗格如同眼睛,延展出去的遮雨棚恰似眼簾,既融合西洋建築元素又散發茶道的圓融精神——葉東泰按下電鈴,打算徵詢屋主租屋意願,無人應答,他寫信投入信箱,依舊沒有回音。

一年後到附近吃飯,此處剛巧搬家,他跑去探求老傢俱,屋主問:「你要不要進來看看?樓上聊。」走入一探,盡是洗石子格子窗、古意盎然的石壁牆、挑高的屋頂木樁、懸壁式樓梯、拱門隔間...屋主突然說:「年輕人啊,要不要來租我的房子?」葉東泰一愣:「好啊。」

公園路的「奉茶」由成功大學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的女性建築師設計,充滿戰後台灣人看待生活的痕跡,在海安路經營茶館時葉東泰不斷翻新,但「這個房子提供我們更多想法,保留現有空間,它就是一個有味道的地方。」

所以葉東泰僅僅拆去隔間與天花板,並邀集三位朋友貢獻檜木收藏,作為存放茶包的木櫃。奉茶至今已第二十四年,租金調漲曾是一大危機,屋主第二代亦動過賣屋念頭。幸賴彼此多年情意,加上屋主至成功大學修習建築碩士,一天帶教授來「奉茶」喝茶。

葉東泰趨前向老師介紹這裡的歷史,老師建議:「房子應該保持原來的樣子。」屋主聽進去了,幫奉茶剪報,這才驚訝於:「你怎麼做那麼多事?」葉東泰開玩笑:「對啊,你都沒做,我還要付你房租去做公益,以後換你做。」

屋主開始參與茶會,看見這麼多傻子自掏腰包只求留住城市紋理,從此不提賣厝,進而出資幫忙修屋,請市政府調五十年前的藍曬圖,甚至去文化資產局申請歷史建築。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葉東泰對時間的珍視也表現在茶葉上,他依台南國家一級古蹟為題,創造七款「古蹟茶」。

如以台灣茶業改良場自行培育的「金萱」代表「台南大天后宮」,因金萱具花乳香氣,照顧台灣茶農生計,有天后風範。又以一年四季皆能產出的「四季春」製成屬於「赤崁樓」的茶品,因赤崁樓四時如新,存在台南信眾的日常。

「億載金城」是慢火細燉的「炭培烏龍茶」,因火香及喉韻繚繞,似海戰濃烈煙硝。「紅茶」富貿易性格,呼應「安平古堡」為荷蘭人東方貿易的前哨站,紅潤水色也和古堡磚牆互相輝映。

2006 年末,一把無名火讓奉茶損失百萬元的軟硬體和資料。收拾殘局的過程讓人沮喪,葉東泰拾起灰燼中一包清茶來煮,茶卻意外因煙燻火燙,產生獨特滋味。一年後,奉茶用桂圓木炭烘焙十八歲青茶,推出「木燙清茶」,紀念傷痕:火舌吞去財產,卻燒出一味新茶。葉東泰在茶包裝寫下:

「燙傷你,因為我的心夠熱。」

2012 年底,他接手吳園遊客中心,這棟兩層樓老建築可追溯至 1929 年,日本人柳下勇設立料理食堂「柳屋」,葉東泰拆解「柳」字,以「十八卯茶屋」重現。完全保留原建築架構,僅添加藤製家具、榻榻米坐椅,勾勒日式清雅,二樓推廣茶道和藝術,十八卯茶屋成為重要的文化據點。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此外,葉東泰還擅長籌備茶會。從企劃內容、勘查地點、挑選茶葉茶點、撰寫茶帖文案、製作紀念品,到當日的主持,都是他依照茶品特質激發該地人文生態或哲思概念的創作。

例如 2009 年,奉茶對街的「台南測候所」一百一十一歲,秉持「我家如果有百歲老人過生日,我一定把親戚朋友通通叫過來幫他慶祝」的氣魄,奉茶號召左鄰右舍,募得二三十萬,展開「風雨交家」茶會,設置二十四個茶席,象徵二十四節氣,日本時代測候所主管天氣預測,所以規定表演的內容都得跟「風雨」有關。

從此,葉東泰把茶席從室內帶向戶外。

台南公園是少數屆臨百歲的公園,擁有三級古蹟「重道崇文坊」、咾咕石搭建的日本駐警室和台灣最大菩提樹、樹齡破百的雨豆樹、成片羊蹄甲等珍貴生態。但管理混亂,缺乏動線規劃及明確限制,私設羽球場高達十一座,再再令表土乾硬,養份循環不易,植物染病死亡。

葉東泰就透過茶會反思:「種一棵樹要多久才會長大?我們對公園的期待和一百年前人家設計這個公園相比,有沒有更好?」

他更因樹寫詩,〈生命的風景〉描述樹像公主,公主不能到處去,但花開了香自然就來,結果了鳥自然就來;不能到處去,因為任務等樹:樹把土壤抓住,讓蟲有地方待,樹把日頭抓住,讓人有蔭休息。

「一座古都有千百條路,路裡有千百欉樹仔,我們為生活打拼的時候,樹在路邊抒發,路邊的風景,也是生命的風景。」縱使土壤貧脊,但當葉東泰用台語深情唸出結尾,眾人依然能夠感到樹梢正在擺動,繽紛的花朵散落一地。


〔葉東泰與他的收藏〕

1. 孔廟的老榕樹頭

2013 年,葉東泰與一群關心老樹的人聚集於孔廟廟埕,以「感恩茶會」替老樹送別,百年老榕感染褐根病,六年內曾經高大茂密的模樣只剩乾枯暗沈的樹形。葉東泰帶回兩截樹幹:「如果他是你的親人,人老了你會怎麼對待他?老城有老樹是理所當然,有老樹見證,城市的生命力才看得到。」孔廟「入德之門」旁一棵日本時期栽下的雨豆樹同樣傾斜,葉東泰笑稱,擔心失禮茶會後還得再辦一場缺德茶會,更憂慮樹倒事件一再發生,遂與一群朋友成立「鳳凰花會」,希望掌握台南的老樹議題。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2. 武廟的古梅木炭

祀典武廟內六合堂前有一方天井,百年老梅樹生長於此。但樹穴不透水不透氣,樹勢衰竭,根部腐爛,2010 年起展開搶救,廟方將砍下的木頭棄置路旁,葉東泰接獲朋友通報運了回來,深感人們對植栽漠不關心,決定辦場「倒梅茶會」,把枝幹製成煤炭來焙烏龍茶,再以碳灰為介質,插一瓶梅花。動念後立刻去武廟擲筊求關公首肯,結果連續十七次「沒杯」,隔天報紙翻開,原來六合堂經白蟻蛀蝕,需要整修,彷彿關公說:「已經沒地方了你不要來亂。」幸好梅樹漸漸復原,梅樹炭也就成為葉東泰的收藏。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3. 延平詩社的獎狀

明鄭時期的「海外幾社」是台灣詩社的創始。清代文風日興加上科舉制度,詩社更盛。日本時期詩社活動達於巔峰,全台詩社將近三百個,台南文人經常集會於法華寺和開元寺等處,聯吟傳唱,「南社」和「春鶯吟社」尤其著名。1950 年代,台南十個詩社組成「延平詩社」,至今為台南唯一詩社。葉東泰搜集了白劍瀾任延平詩社社長期間頒發的多張獎狀,白劍瀾以台南市十二名勝地區為主題向全國徵詩,獎狀上印有由「台南徠卡俱樂部」所拍攝的單色照片。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4. 連續九年的封茶

「封茶」於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四日之送神吉日舉行,邀請參與者在內籤註記對來年的期許或對親友的祝福,和今年未用完的陳茶或欲送禮的新茶一起封存入罐,隨溫度、濕度及存放容器的不同,讓歲月催化發酵,茶葉將展現不同的層次,相約二十年後啟封,捧一杯老茶,品味往日。葉東泰的兒女國小時也參加封茶,寫下早熟詩句:「編一首詩/藏一壺茶/人生的滋味/有苦有甜/有愛有恨/這壺茶已經二十五歲了/它經歷了漫長的二十五年/它重見天日/展現不可思議的魅力/它回來了」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5. 法醫工會的茶組

此一茶組購於 1980 年代的舊貨攤,但其中的茶壺、茶海和茶杯,不管樣式或材質都不算特別,吸引葉東泰注意的,是茶盤上印有「中華民國法醫工會理事長楊日松贈」等字樣,法醫楊日松在世時被譽為「台灣福爾摩斯」。葉東泰將茶組放置於「奉茶」門口的玻璃櫃內,藉此表達茶的地位:「茶在台灣已經生活化到泡茶是警察辦案的工具,如果抓到嫌疑犯,不先做筆錄,卻先喝茶,聊開了放鬆了,心防才沒那麼重。所以它是見證,連法醫工會都用茶組送人。」

攝影/PJ http://pj-wang.format.com/


(刊登於《台南美術》no.2/201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