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美印臺南】竹籃裡的新光─關廟新光國小

  整所學校只有三十幾位學生的新光國小,那天來了三位「老」師:九十二歲的張金蓮阿媽、八十七歲的黃阿惜阿媽、七十五歲的吳林金時阿媽。被手捏竹篾的國小生與老師團團圍住,阿媽們鉅細靡遺的從原竹挑選、伐竹、去竹青、劈竹、剖篾等前置作業講起。竹,曾是每位新光女人手裡熟練的活,現在,也仍然包圍著新光這三面環山、僅四五百位住戶的庄頭。

  新光位於關廟區,古名「嗊哩」,一說為平埔族語「蚯蚓」之意,鹽水溪上游流經的這塊土地相當肥沃。漢人墾殖,有另外的詮釋,認為「嗊哩」代表地形外高內低,如同住在口大底寬的竹籃(甘仔)內。但二戰後「嗊哩」經常被調侃為罵人的髒話,地名鑲嵌兩個口,隱含食量大將使村民不得溫飽的忌諱。所以, 1957 年電力開通,嗊哩亮起第一盞燈,從此改名「新光」。

  受到新名字庇佑似的, 1970 至 1980 年代,新光因盛產長枝竹與刺竹,成為全國最大的竹編生產基地,居民一度高達兩千兩百多人,八成以上從事竹編。新光的竹編籃大量外銷至日本與歐美。「以前光是竹編,我們就可以佔一個國民生產毛額。」新光社區發展協會的青年工作者劉珈菀雙眼發亮,指向前方四百多公尺長的寧靜老街:「北寮街以前都是店面,柑仔店七八間,你看,還有診所、剃頭店、電動間、碾米廠……賣冰賣菜賣肉,自給自足。」

  她喚我們看的,是街道兩旁老屋的壁畫。2011 年,當地素人畫家黃真福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宗寶徵得住戶同意,花費九個月時間,彩繪整條北寮老街,創作內容即包括過去榮景、現在產業和對未來的想望。

  但曾經的真實景況是在甚麼樣的狀況下只餘靜態畫作?「後來藤從印尼進口,藤材的發揮空間比竹材大,竹編被取代大半。」珈菀解釋,最大的重擊是 1980 年代中期塑化產品普及,竹編沒落、居民遷出。好長一段時間,新光黯淡,因籃子地形而擁有的自足,反倒閉鎖住居民的人際互動。直到2009 年,一群回鄉子弟成立新光社區發展協會,以吳宗寶為總幹事,試圖重拾新光的自然質地,但發現得先面對鄉親父老的疑惑。

  「寶哥十幾歲離開家鄉,十幾二十年後回來,大家對他已有一定程度的陌生。加上新光人口老化,缺乏社區營造概念,」珈菀苦笑:「沒有接觸的事情無法想像,無法想像就無法接受。」新光社造過程充滿挑戰。「所以新光可以說是由新光國小的小朋友帶起來的社區,」寶哥輪廓深邃、身形瘦削,說話很少贅字:「西州後花園,是新光的第一個社造活動,原本長滿雜草和刺竹,一般人根本無法進入,小朋友稱為『魔鬼森林』,我們帶小朋友從山下沿山坡一路開墾上去,種植喬木。」西州後花園的入口在彩繪老街的一頭,狹長步道沿著緩坡,通往簡易涼亭,夏日清風徐徐。由小朋友親手栽下的黃花風鈴木,挺過數次颱風,就從這片小丘俯瞰新光村。

  打算成立娃娃兵團,寶哥首先到新光國小和校長溝通理念:「社造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讓小朋友參與社區工作,我相信他們長大以後會更願意留在社區。」經校長協助,第一期即招收到十八位學生,「每個週末,小朋友穿上黃色志工背心,跟我們幾個大人到處跑。和學校的革命感情從那時候開始建立,現在學校有什麼活動,我們社區一定參與,社區有什麼需求,學校也一定配合。」

  所以 2013 年社區與國小合作竹藝課。「竹子生長快速,四年成竹,七年自然死亡,不怕濫墾濫伐,竹子從根部到葉片都可以運用,是很棒的植物。」珈菀站在現已罕見的編竹夾泥屋前,向我們介紹這最經濟也最安全的建材:「這一座是別的地方搬來,但在新光已經八十七年!」竹管屋為組合屋,只要測準及瞄妥梁柱的位置,拆掉後便能於他處重組。且竹釘透過插榫穿斗的方式結合,平衡外力,具防震功能,就算不幸倒塌,輕便的竹管也不會造成太大傷亡。

  可惜資本主義結構下,消費市場一昧追求便宜,竹製品量產困難,代代接棒的技藝恐怕失傳:「會做竹編最年輕的人也快六十歲了,一只竹籃需要阿媽一天的工作時間,賣你三百元,你覺得貴嗎?阿媽做蒸籠,有人嫌一片三百元很貴,你知道阿媽怎麼回答嗎?」珈菀露出勝利的笑容:「阿媽說,這可以讓你用兩世人!」

  竹子的好,社區多麼想讓它傳承下來。所以,除了外來訪客能向社區報名竹編 DIY 活動外,去年三位阿媽開始至新光國小傳授竹技藝與竹知識,今年更替關廟八所國中小學進行整個學期的帶狀課程。社區也規劃工作假期,開放臺南市大專院校的學生組團前來製作大型竹藝裝置。

  談起和社區的緊密關係,「我們就是社區的一份子。」新光國小現任校長蔡玉仙聲音宏亮,個頭嬌小的她極富行動力,在新光任職校長期間,不只開設竹藝課,沿續台灣獅隊,鼓勵學生向鄉土請益,更引進台語演講、二胡演奏等媒介:「我剛來新光就走訪社區,挨家挨戶和耆老、士紳、民代、家長見面,發現這裡缺乏文化刺激。」

  蔡玉仙校長曾承辦編撰台南市台語羅馬字教材,為台語專長老師,決定用參賽經驗協助學生拓展眼界:「我經常指導孩子參加台語比賽,但孩子容易有自信心不足影響台風的狀況。」三月初,扶輪社舉辦台語視訊演講比賽,校長鼓勵學生報名,請學生練習講稿後背誦給她聽,儘管小朋友起初彆扭又害羞,但發音相當正確:「我問他,誰教你的?他說,阿媽一字一句教他。」準備比賽意外促進代間聯結。蔡校長說:「我自己是選手出身,瞭解選手的心理壓力,瞭解該如何準備。」她安排學生到各班發表,給予上台機會,密集練習,結果一位獲得全國第一,一位第三。因對台語八聲調掌握妥切,評審更點名兩位小選手:「可能你的音樂也不錯!」

  「我們的孩子多才多藝。」新光國小提供五種才藝給學生學習,包括鍵盤樂、兒童樂隊、直笛、舞獅和二胡。又以二胡為培養重點,在音樂家王文隆的引領下,孩子組團不到周年,已獲邀前往日本大阪交流,今年暑假預備去香港迪士尼表演。校長強調,本土化與國際化是一體兩面,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有辦法跟別人互動:「我們沒有走出去,資源不會進來。二胡,只要學生願意學,我們就教。琴、老師的鐘點費、耗材,我來募款!新光很迷你,但我沒有把它當作偏鄉小學在經營,我想要慢慢的、一點一滴,為孩子搭起舞台。」

  校長低頭喝茶之際,窗外一疊鳥鳴響亮,鳥群朝向不遠處的陸軍山展翅而去。依循飛翔軌跡,牠們將會順序看見:山腳一列列金屬架,製麵師傅擺入圈狀關廟麵,麵體汲取春日;山坡溢滿酸甜空氣,農民替果實悉心套袋,全台灣最具風味的鳳梨就要收獲。羽翼一挺,眾鳥越過山巔,桂竹的地下莖已悄然破土、攢生青青嫩筍。原來春天也正在為新光搭起舞台。


  走一趟新光,拜訪山坳處的小村。可以自己慢慢行,或讓社區的朋友陪你繞一圈:例假日與國定假日的早上 10:00 和下午 3:00,當天社區如果沒有其他活動,會進行免費導覽服務,和你分享竹籃裡的生活,看見老厝的秘密、彩繪的過程、竹片溫潤、人情飽暖。

  更多資訊,請聯繫0934-081456 / a092349@yahoo.com.tw,珈菀


(刊登於《美印臺南》2014 No.16 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